[I] 广东高速坍塌死伤惨重,极端天气考验基建韧性|Whatsnew

Liste des GroupesRevenir à sc china 
Sujet : [I] 广东高速坍塌死伤惨重,极端天气考验基建韧性|Whatsnew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soc.culture.china  cn.soc
Date : 03. May 2024, 20:24:47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BWH Usenet Archive (https://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Message-ID : <v13dlv$25dm$1@nnrp.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User-Agent : Mobot :-)

广东高速坍塌死伤惨重,极端天气考验基建韧性|Whatsnew

May 2, 2024 • 特约撰稿人 李海 发自新加坡

「除了基础设施在极端气候面前的韧性之外,此次事故也可能引起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讨论。」

特约撰稿人 李海 发自新加坡

2024年5月1日,广东梅龙高速公路路陷事故的鸟瞰画面。摄:Mei Zi/VCG via Getty Images

在连日大雨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辖下大埔县的一段高速公路5月1日凌晨发生滑坡坍塌,导致多辆汽车冲下山坡并起火燃烧,截至发稿时已经造成近50人死亡,成为2024年至今中国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

据新华社报导,截至当地时间5月2日下午,现场已经有23辆汽车坠落,48人死亡,3人“需要DNA进一步比对确认”。此外还有30人受伤正在接受治疗。

事发地点位于梅州大埔县三河镇至茶阳镇之间的“梅大高速”上。该处公路沿山体修建,下方有简单的护坡。事故发生后,一部分路面连同下方山体一道滑落,出现一个数层楼高的大土坑。官方消息指路面坍塌近20米,面积近200平方米。现场照片显示,土坑中有部分汽车堆叠在一起,在燃烧后剩下黑色的框架,另有数辆汽车散落周围。

事故发生时恰逢中国国内“五一”黄金周长假开始,高速公路上旅游、返乡客流繁忙,事故伤亡尤其惨重。据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红星新闻”5月2日报导,其中一辆车上有一家五口前往福建旅游却不幸遭遇事故,已经确认全部遇难。《北京青年报》则报导了另一一家五口出行遭遇同一事故的遭遇,其中1人受伤,3人失去联系。

2024年中国汛期开始后,南方多地遭遇罕见的连日降水。其中,4月开始广东出现破纪录降水。据中国国家气象局下属的“中国天气网”介绍,4月全月,广东的41个区县降雨量打破了4月降雨量的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东部、北部地区尤为夸张。位于惠州市的龙门气象站录得累计降雨量1292.4毫米,大于上海市的年平均降水量。广东多条河流也发生洪水,其中北江出现“百年一遇”洪水。在大范围高强度降雨中也出现了极端的对流天气:4月27日,广州白云区出现龙卷风,导致5人死亡超过30人受伤。

此次事故发生的大埔县,位于广东、福建交界的山区。据广东省政府编修的《大埔县志》记载,当地5月、6月雨量最多,暴雨、大暴雨常出现在端午节前后,对农业、交通都造成过灾害。

梅州当地政府在事故后的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4月的降水远远超出常规。4月以来当地“出现多轮强降水”,“全市平均累积雨量为621.7毫米,是有记录以来最高”。而大埔县则录得有记录以来4月积累最高降雨量,达到628.2毫米,是常年平均228.4毫米的2.75倍。

关于本次发生事故的高速公路路段,上海“界面新闻”事故后曾刊发一篇深度报导,其中援引一名结构工程师的分析,指事故路段处于山体边坡位置,道路下方采用填方处理和简要护坡,但“看不到重力式挡土墙、土钉、锚杆、抗滑桩之类的挡土和支护结构。”该名工程师认为这段路面属于滑坡地段,如果为了更安全,应该采取高架桥形式避开滑坡风险,但或因为高架桥造价较高,未有加以采用。

报导还指事故可能存在监测和预警方面“不是很到位”的情况,因大规模滑坡坍塌“前期一般都有很明显的现象,可以对潜在的滑坡区域进行预判”。

2024年5月1日,广东梅龙高速公路路陷事故,救援人员在现场工作。摄:Mei Zi/VCG via Getty Images

不过,路透社2023年的报导曾经指出,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面前仍有脆弱性,如2021年超过380人死亡的河南郑州暴雨灾害等事件,都反映出中国的基建在气候变化下面临多项挑战。极端天气日益频发之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足以应对此类天气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问题。

关注气候于环境的媒体人夏志坚2022年撰文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工业生产、供应链系统构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极端降雨容易对交通产生影响乃至引发灾害,其中仅铁路部分就或导致每年损失225亿元人民币。夏志坚进而在文中引述专家意见指出,在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加强应用气候模型,在设计建造基础设施时应该了解新建基础设施的脆弱点在哪里,从而在设计的时候就提高标准,同时也要包括对基建项目采取韧性测试(resilience tests),加强气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合作等。

针对高速事故和近期的极端天气,习近平也做出指示,“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大范围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各类事故灾害易发多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处置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风险隐患”。而国务院总理李强也同步批示“当前正值假期群众旅游出行高峰,部分地方还将出现大范围降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重点排查道路、景区以及公共设施等因长时间降雨引发的风险隐患,切实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全力防范各类事故灾害发生。”

中国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也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其中针对基础设施,要求了“提升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和基层防灾能力及标准,加强城市灾害综合治理⋯⋯优化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严格限制高风险区域建设活动。积极推进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提升极端条件下抗损毁和快速恢复能力”,以及“结合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风险评估情况,对现行技术标准进行复审,依据复审情况及时修订,逐步完善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结合对中长期气候变化趋势的预估,编制未来工程技术标准调整和修订计划并开展预研究。”

除了基础设施在极端气候面前的韧性之外,此次事故也可能引起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讨论。一些中文社交平台上,有网民指现场车辆坠落后燃起大火,加重了伤亡,质疑是否和现时的电动汽车发展、商业化普及加速有关。

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发展大国,在近年来陆续制定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但一些评论认为,相关标准对导致电池起火的“热失控”的防范规定不清晰;亦有批评认为,国家强制标准设计中的试验场景和现实场景很难对应,尤其是高速碰撞下动力电池起火、爆燃的风险“指数级增加”。

一些已有的媒体报导和研究曾经指出,目前的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较汽油车相比,一旦起火,因动力电池本身的结构等原因,扑灭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也耗时更久。遏制气候变化对减碳的要求催生出电动车产业链,但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也将更考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的安全性能。



Thu, 02 May 2024 22:59:00 +02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Date Sujet#  Auteur
3 May 24 o [I] 广东高速坍塌死伤惨重,极端天气考验基建韧性|Whatsnew1Mobot

Haut de la page

Les messages affichés proviennent d'usenet.

News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