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在农村,那些不被看见的精神障碍女性
作者:张楠茜
发表日期:2024.6.20
来源:冷杉RECORD
主题归类:中国农民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夏夏还是没能找到工作。
这一次,她甚至没能走进耳机电子厂的大门。眼看要下雨了,保安一个劲儿撵她走,女孩捏着衣角不想离开,又半天憋不出一句像样的话。为了这次面试,她特意换上了去年妈妈给她新买的镶着白色珠子的薄荷绿凉鞋,背了个巴掌大小的黑色挎包,里面塞着一个塑料袋,包裹着身份证和她全部的家当——三张一百元钞票、一些零碎的五块十块散钱和几枚硬币。
在很多人看来,夏夏是“不配”有工作的。
她21岁了,从小患有癫痫,智力受损。人们都当她是疯子或傻子。
疯子或傻子在中国农村并不罕见,可“疯女人”和“傻小子”处境却不相同。长期关注农村精神障碍女性的公益组织“江西协作者”社工们走访发现,受传统婚嫁、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农村谁家如果有个“傻儿子”,家人会竭尽全力为他娶一个老婆回来,对他好。“傻女儿”则通常是被嫁出去的底层中的底层,她们以婚育职能换取被照顾的可能,生活质量直接取决于婆家。
“和男性比,女性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有生育(能力)。这可能是她的价值,但也有可能变成一种剥削。”社工刘玉方解释说,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看。
也因此,新闻报道中,这样的女性不是被链子拴在家里一个接一个生孩子,就是和“性侵”“家暴”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更多心智障碍女性和夏夏一样,常年隐身、失语,她们或许想要和外界建立连接,但却始终无法被看到,最终退化成村庄里透明且边缘的存在。
阁楼上的“疯女人”
耳机电子厂离家十几公里,夏夏抓起挎包就往外走。
她的右腿有残疾,走起路来一高一低。母亲何花听说女儿要出门,赶紧扔下手里的活儿,双手在围裙上胡乱擦了两下,跟在女儿身后,看着她上了一辆出租车。她知道自己拦不住女儿,只能掏出手机拍下车牌号。
车开出去没多久,夏夏的手机响了。是爸爸喊她回家,她不吱声,司机帮忙接过了电话。司机说这个女孩子犟得很,一句话不说,劝不下来。即便把车停在半路,夏夏也坚持不肯下车。直到在工厂吃了闭门羹,她终于死了心。
窗外已经暴雨如注。那几天正逢江西强对流天气,新闻报道里,狂风甚至能把人从高层的卧室卷到楼下摔死。一心一意找工作的夏夏对此毫不在意,出门时甚至连伞都没带。
黑漆漆的堂屋里,何花等得心焦。女儿终于回到家,她又忍不住数落,“为了打工,再远的地方都去!”她抱怨夏夏白白花了一百块钱打车,没找到工作还让家人担心。夏夏面无表情,只是低头看着那双被暴雨淋湿的凉鞋。
独自走在马路上的21岁农村精神障碍女性夏夏
电子厂是夏夏去过最远的地方。而站在流水线上机械重复地安装蓝牙耳机里的小电池,是她梦寐以求的工作。工厂招聘人员后来才想起来,这个女孩去过厂里好几次了,每次被拒绝的理由都是“智力有问题,胜任不了这里的工作”。
再往前追溯,中专刚毕业时,夏夏原本也是有机会工作的。她读的幼师专业,到了实习期,老师直接告诉何花,你女儿这样的情况没法安排工作。校长也说,幼儿园里有这么个老师,哪个家长敢把孩子送去呢?没有实习证明就拿不到毕业证,何花只好四处求人盖章,好不容易给女儿争取到了实习证明和毕业证。
2021年,何花发现,智力受损的女儿精神好像也出了问题。一个夜晚,她路过女儿房间,看到夏夏一个人坐在床上对着窗户自言自语,哭一会儿,隔半个多小时,又笑一会儿。她听不清楚女儿在说什么。这样的场景在之后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大多数时候,夏夏待在家里,最多独自去到800米外的快递站。她的社会功能逐渐退化,当着人不说话,但回头会疯狂给人打电话,直至对方将其拉黑。她的脾气会不定时爆发,用大声唱歌、跳舞来宣泄。
2024年春节过后,夏夏往外跑的念头来得更加急迫了。
和妈妈最近的聊天对话框里,全是她发的各个工厂的招聘信息,大约几十条,近的在新余,远的在南昌和赣州。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说不出连贯的话,但何花知道,女儿是想让自己带她出去找工作。
何花也希望女儿能有一份工作,哪怕是不领工资,至少有个去处。女儿出去,意味着自己也得陪着一起。但她走不开,家里有太多事需要靠她——装修、做饭洗衣服、接送有自闭症的小儿子上下学。
夏夏家祖孙三代、六口人一起生活在一栋自建的三层楼房里。房子有些年头了,灰色的水泥墙皮早已剥落。夏夏住在一楼右手边,屋里黑黢黢的,挂在墙上的一个小电视散发着幽幽蓝光。中专毕业后的三年,她每天都窝在这里,玩手机、看电视。偶尔也会蹲在顶楼狭窄的走道上,埋着头,用手指划拉地板,在漆黑中独自一待就是半天。
她很少说话,似乎也听不懂别人说话。外婆和妈妈喊她做事情,她大多数时候没有反应。
夏夏对于外界通常没有什么反应,偶尔会表达简单词汇
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两个“不太机灵的女人”。
距离夏夏家不远的村子里,42岁的李书已经足不出户数十年了。15岁那年,她在广东打工时中风,回老家后不久,癫痫发作,大脑受损。
一旦焦虑或着急,她就会发病。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经常发生的场景是,她毫无征兆地“砰”的一声摔在坚硬的水泥地或洗衣池青石板上,再醒来时,满脸是血和瘀青。每发作一次,她的记忆力和智力也跟着下降一点儿。
江西协作者前社工小明到李书家走访过。从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小明得知,她有过一次婚姻,前夫和她在城里开了个理发店,之后,那个男人因为车祸“去天上了”,留下一个女儿。15年前,李书刚嫁到现任丈夫所在的村里时,还有一些伙伴,偶尔一起打打麻将。但这些年,大家都出去打工了,她没了认识的人,也没了能去的地方。
数十年如一日,李书呆坐在家门口,望着外面的马路
她和现任丈夫刘兵又生了个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一间土房里。
十几年了,就住在附近的邻居都没怎么见过李书。他们知道村里有这么个人存在,隐隐觉得这个女人有点“怪”,不会欺负她,但也不会和她有什么来往。
这与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潘璐的发现不谋而合。潘璐曾于2010年在河北农村实地访谈了多个智力障碍家庭。她发现,“如果一个农村家庭有这样的孩子,并不会影响这个家庭在村里正常的社会交往,但同时也没有人愿意主动与这样的家庭产生联系。在农村,精障人士像是生活在一个被无形的玻璃罩罩住的真空世界里,我能看见你,我不排斥你出现在这个地方,但我不会主动搭理你。这就是农村智力障碍者和他们家庭的境遇。”
越担心被人瞧不起,李书也就越不愿意出门。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她会搬个矮矮的小凳子坐在门口,望着几米外树木和藤蔓掩映的稻田,一坐就是一整天。稻田外,只需要走七八分钟的距离,就有一条通往城里的乡村公路,车来人往很热闹,但她从来没有勇气走过去。
婚姻,是保护还是牢笼
从卧室的床边穿过幽暗的堂屋,再走进狭小的厨房,一共不过十来步,这是李书每天最大的活动范围。
最近她吵着要和丈夫离婚。她说不出具体理由,只是反复念叨着,“我没用,是拖累”,“宁愿早点走,在这世上也没有意思”。她曾经希望自己能像别人一样出门挣钱,可她做不到。
丈夫刘兵比她大四岁,身材瘦小,老实憨厚。“说话老是乱七八遭,理她就更容易激动发病”,他听到妻子说要离婚的话只是笑笑,不当回事,皱纹随着笑容堆积在眼角和眉间。当年结婚时,他就知道她有癫痫,但还是提了亲。他家里穷,娶李书时也便省去了彩礼。
这几年,刘兵在附近的电子厂做勤杂工,负责浇花拔草剪树枝,月收入不到三千块钱。靠这点工资和低保补贴,一家三口能保证基本的吃穿用度,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正在读初中的女儿每月生活费要一千多块钱,家里还有一个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婆和将近90岁的老父亲要养。刘兵和妻子平时没什么交流,前段时间下暴雨,屋顶漏雨。李书突然莫名其妙地不让刘兵玩手机,也不允许他开灯。刘兵有点儿蒙,不知道她是从哪儿学来的。
能嫁给刘兵,在村里人看来,已经是李书的福气。
大家都说刘兵老实又能干。早上六点多,他会把早饭做好,和妻子吃完饭,去地里干点儿农活,再骑电瓶车去工厂上班。因为要照顾李书,他不敢走得太远。之前有人介绍他去外地做环卫工,每月6000块,他拒绝了。2022年,李书咳嗽吐血,刘兵用床单把她捆在自己背上,骑电动车送去医院。他不敢打120,怕救护车要额外收钱。
李书中午会自己在家弄饭吃,她喜欢饭混着水煮烂吃
在江西协作者帮助的农村精神障碍女性里,李书的家庭关系被评估为“较好”。但这只是少数,更多精神障碍女性的家庭关系被评估为“不好”——这意味着她们会和丈夫吵架甚至遭受家暴,被共同生活的公公婆婆嫌弃。
据媒体报道,关注农村精神障碍患者的四叶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程一文,在2018年曾对救助的200名女性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其中59%的人常年遭受家庭暴力。
对于底层的农村精神障碍女性来说,婚姻似乎是必然的宿命——大多数父母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家里的累赘转嫁到另一户人家,而这种转嫁往往还能给他们带来一笔彩礼。但对精障女性自身来说,婚姻到底是拯救和庇佑,还是推着她们滑向更沉重剥削的深渊?这是关注这一人群的社工、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心结。即便是一直在一线帮助她们的社工,也很难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最终答案。
根据社工刘玉方的观察,精障女性往往只能找条件相对较差的男性结婚——比如身体残疾或是有其他疾病,家庭也比较贫困的。她们的婚姻由父母筛选,婚姻质量则取决于夫家的能力和态度。
在婚姻的问题上,精障女性是失语的。
程一文则从2015年就开始关注农村精神障碍人群。刚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她总会遇到几个被锁起来的精障妇女,或是被锁在杂物间,或是被锁在鸡窝和猪圈里。甚至还有更极端的情况,在湖南邵阳,她遇到过一个精障妇女,前后生了十几个孩子。由于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她最终沦为生育工具。
一位智障女性的丈夫,也是智障人士,在村里扫地
作为“00后”的夏夏正面临着婚姻问题。
在跟社工小明交流的时候,夏夏隐约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她说自己想要结婚,这样“会有个男人和我说话,会做饭,陪着我”。她甚至想过,要“想先结婚再去赚钱”。
前几年有人来提亲——那个同样有着一个障碍儿子的母亲,有一天没打招呼早上贸然闯到夏夏家里,说要带她回自己家,还借着下雨淋湿了为由,非要给夏夏洗澡。过了几天,她又发消息给何花,“你们小夏的腿怎么回事?走路瘸的。身上也有些脏脏的黑点。”她没相中夏夏,还把给夏夏买的白色棉袄和裤子拿走了。这之后,还来过一个“正常”男孩提亲,他会开车,在厂里工作,长得很胖,嘴巴可会说,但也没看上夏夏。
何花认为,未来女婿至少得有房子,这样女儿婚后好有个安稳的地方住着。她不排斥未来的女婿是残障人士。至于彩礼钱,虽然还没在家里正式讨论过,但她放出话来,说是会拿给夏夏自己去过日子。
“我们一起试一下,可以走到哪里”
“社会上普遍会认为她们是没有希望的一群人。”刘玉方说。有时候村支书带她们去看望村里的精障女性,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看多可怜啊,但是没办法。”
2019年,刘玉方从北京的公益组织返回家乡新余,和伙伴袁晶发起成立了江西协作者。最初是想给留守儿童提供支持,但几年走访下来,他们发现村里精障女性的大量隐身存在。大约两年前,机构启动了关爱农村精神障碍女性项目的尝试。
社会学硕士专业毕业的小明当时刚留学回来,在江西协作者工作。炎热的夏天,他和刘玉方前往乡下寻找“村里的傻女人”。
我国目前尚未有农村精神障碍女性的数据统计,她们零星而隐蔽地分散在各个村落里。
最初接触的时候,刘玉方也会感受到隔阂、距离,甚至是恐惧。有一次她在一个孩子家里了解情况,孩子爸爸跟她说,我老婆是精神分裂。刘玉方下意识地有些害怕,焦虑不安地进行接下来的交流。
等到项目真正做起来,走访的家庭多了,她才慢慢掌握了和这些女性沟通的技巧。如今在江西协作者,这些女性被统称为“姐妹”。而刘玉方和同事最简单且直接的目标是,协助姐妹们建立一些支持网络,减轻她们日常生活的无助感,改善生活质量。
精障女性们一起玩123木头人游戏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一开始,江西协作者计划帮扶20个女性,但后来只能面向10人,主要是因为资金有限。项目进行线上筹款时,一开始收到很多积极的反馈——人们普遍认为有意义,愿意关注,但真到捐钱时,却更愿意捐给农村儿童教育项目。相比起来,孩子显然是更有希望、更有可能获得改变的一群人。也因此,项目目标计划筹款11万,最后只达到3万。
“有人会说,她们走出来又能怎么样?但如果你不走出来,可能你永远不知道能怎么样,只有走出来才有更多的可能。”刘玉方尝试带着她们走出家门。
社工们从最细微的事情开始,包括基础衣食住行的物质帮扶,带着精神科医生上门作康复指导,还开展了联谊活动,带着她们做手工,出门短途郊游,支持她们交朋友。
星星家门口,夏夏和她唯一的朋友星星,星星在练字
联谊活动对女孩和女人们来说是件隆重的事——她们会精心挑选、搭配衣裤和配饰,像是去参加一次重要的晚宴。即便这些五颜六色的衣服和首饰,很多是她们从垃圾堆里翻拣出来的,或者是别人送的。
四月中旬的一次活动在夏夏家举行,她最好的朋友星星,穿着一件旧得发黄的白色碎花汗衫,背着小书包来了。书包是妈妈扫垃圾捡来的,星星掏出一小块面包,分给夏夏吃。“谢谢”,夏夏一边低着头接过来,撕开包装塞嘴里,一边嘴唇颤抖着说出这两个轻微得几乎听不见的字。她留着及耳短发,驼背,方脸,眼尾细长,总是低头偷偷看人。只有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才会重复几个简单的词汇。
吃完面包,23岁的星星和21岁的夏夏像小学生一样玩起了跳房子、一二三木头人。
夏夏(中),星星(左),小妹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sc]
“她们不会把对方当作特殊对象对待,也会很有耐心。”刘玉方每次看到她们的互动,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感动——某次春游,八点发车,一些人五点多起床,早上六点半就已经在集合地点等着了。每次活动,她们都会尽自己所能分享一些东西,比如在街上扫地时捡到的新的压缩毛巾,或是别人丢掉的玩具小鸭子。
她也看得到她们的进步。刘玉方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夏夏的时候,后者正在吃一根辣条,吃得整张脸汗淋淋的。她不看人也不说话,目光死死地定在一个点上,任由妈妈在旁边一个劲儿数落。之后几次见面,刘玉方也没听她开口说过话。
但和其他精障女性互动过几次后,刘玉方发现,夏夏对外界的反应更加灵敏了——外人叫她的名字,她即便不作答,也至少会轻轻摇头点头。她还交到了这辈子第一个朋友——星星。见到朋友开心,她的嘴角也会有微微上扬的幅度。
那些无力改变的
整个5月过去了,夏夏还是窝在家里。
前段时间又有人来提亲,何花让他们晚几个月再来,现在家里正在盖新房,她腾不出时间。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在特殊学校走读,每天需要大人接送。作为两个心智障碍孩子的母亲,何花有着注定要背负的沉重母职,并且为此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把全部时间都耗在了家事上。
最近,她尤其要盯紧夏夏。
夏夏中专毕业时,家人给了她一部老年机。有了手机,她开始疯狂给所有认识的人打电话,老师、老师的朋友,全国各地打,曾经一周花掉了八十多块话费——这或许是她与外界最简单直接建立联系的方式。何花只得在频繁接到抱怨后,连连道歉。
更让何花紧张的是,夏夏最近在社交平台上遇到的危险。一次,她发现女儿在家里掀起衣服,露出上半身,给屏幕那端的男人看。何花气得发抖,她抢过手机,发现女儿好友列表里有很多三四十岁的男人,有些还拖家带口的。她用自己的账号或者偷偷登录女儿的账号去骂那些男人,“你知道她是这种情况,你还对她这样?”
接着她把这些男人挨个删掉,但不久,又会有新的人加上。
现实中也潜伏着危险。夏夏家附近住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男人,总来找她玩。她像小孩子一样,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不会拒绝邀约。何花则担心,女儿还没嫁人就把名声搞臭了。
“有时候我真的想把她推出去,一分钟都不想看到她。但又会想到,她是我身上辛辛苦苦掉下来的一块肉啊。”何花皱起眉头,双眼紧闭。
对于两个孩子的未来,何花不敢想太多。她有时会在网上刷到一些省会城市热心人士援助“傻子”找工作的新闻,短视频画面里,智力障碍的年轻人呆呆地站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四周围绕着关注他的长辈们,配上励志的背景音乐,给人一种“真的有出路”的幻觉。关上手机,何花又觉得这些距离生活在农村的自己和女儿太过遥远。刘玉方来串门,给她讲起其他姐妹的消息时,不论好坏,她都认真听,也忍不住想,“夏夏以后会不会也变成那样。”
在帮扶过程中,刘玉方也时常感到无力和无奈。比如夏夏和母亲的关系。几年前,刚开始接触这个家庭时,她就见到过母女相处的日常——一个板着脸沉默,一个憋红了脖子高声怒骂。
刘玉方觉得太过残忍,她想要去劝夏夏妈妈,劝她理解夏夏的状态,但换位到妈妈的角度,她也能强烈感受到这个女人的身心俱疲、无助甚至绝望。
星星母女和夏夏坐在自家门口玩耍
李书的情况,同样让刘玉方感到无力。
一次,她和志愿者带李书出去散步。走到一个岔路口,李书有点退缩,开始往回走。耳边有鸟叫声,车子一辆接一辆从旁边呼啸而过,汗水从她灰白的头发丝里渗出来。她开始不停地重复,自己的日子没多久了。
“她有想说的话,就是表达不出。”每次去看李书,刘玉方都能感觉到她的状态在变差。因为常年不和人说话,她的语言混乱,想要说什么时经常着急得涨红了脸,语调升高,几乎快从嗓子里吼出来,却最后只憋出“那个”指代。以前认识的字她慢慢不再认识,会做的菜也会忘记。
但社工们知道,李书又是渴望与外界接触的,只是内心深处害怕被拒绝。
有一天她想到江西协作者的办公点去玩,走到了门口,害怕被嫌弃,纠结中改变主意,又走回了家。还有一次,社工邀请她去活动室参加手工活动,她走到一半,觉得自卑,又原路返回了。社工去她家里接她的时候,看见她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坐在家门口,梳着端正的马尾,呆呆等待。
李书在家门口,用一块铁片阻隔起她和世界的连接
尽管项目很难推进,但社工们还是想要将它继续下去,今年,“关爱农村精神障碍姐妹”的项目正在筹款中。“精神失常,像雨,落在善与恶上,虽然它是可怕的厄运,但比起疟疾、发烧,它的罪恶和羞耻并没有多多少。”江西协作者的公众号上这么写道。
每年新年,他们都会搞活动,鼓励姐妹们写下新年目标。
“希望能够找到工作、改变自己的小脾气、学习做饭、少玩手机,少接触异性朋友、按时吃饭、坚持每个星期洗头洗澡……”夏夏贴在墙上的计划表有很多胶水痕迹,显然是撕了贴,贴了撕。或许她有很多次想要放弃,但又决定重新开始。
2024年的新年愿望纸条,则被她小心翼翼地贴到了卧室进门处的墙上,“5月去南昌打工赚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在网上买东西,结婚的钱,彩礼钱”。
_(为保护采访对象_隐私,文中夏夏、星星、刘兵、李书和何花为化名)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9115.htmlFri, 21 Jun 2024 19:21:19 +0000
-- Mobot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