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昌记负食|回人大记

Liste des GroupesRevenir à sc china 
Sujet : [CDT] 昌记负食|回人大记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soc.culture.china
Date : 19. Oct 2024, 21:38:45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BWH Usenet Archive (https://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Message-ID : <vf15cl$1ka8$1@nnrp.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User-Agent : Mobot :-)

CDT 档案卡
标题:回人大记
作者:陈昌cc
发表日期:2024.10.19
来源:微信公众号“昌记负食”
主题归类:人民大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人民大学站到了,我从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车门下车,心情十分激动,上次来是哪年来着?完蛋,我已经记不起来了,那是80周年校庆,我查了查,2017年10月3日,刚好过去整整7年。7年之后,人大已经是北京我唯一可以用“回”而不是“去”来作为谓语的地方了。

我很愧疚,我违背了我的誓言,我想起上次来时刚毕业一年,还约上了三五好友,互相吹捧,豪言壮语,发誓下次回来就该是以杰出校友身份携100万元以上捐赠款项设立以我们的名字命名的专项基金了。

结果这次回来,是听说有可以报销二等座和住宿的校友活动,我立刻发挥多年来抢滴滴优惠券美团满减券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消费券的手速抢到了一个名额。

手速杰出也是一种杰出吧,我安慰自己。

车门打开,熟悉的绿色背景墙,熟悉的“人民大学”站牌,并不熟悉的垃圾分类标语,温馨提示着进入社会的我要从有害垃圾向着不可回收垃圾甚至是可回收垃圾的方向努力奋斗。

开往安河桥北方向的列车就要进站了,请勿外放劣迹艺人宋东野的歌曲,他的歌词都是骗人的,安河桥下并没有清澈的水。

我特意从A2出口出站,这样我可以经过校门口的天桥,那是2012年我新生报到时走过的路线。

那时我拖着行李箱,在天桥上驻足良久,宽阔的马路直通中关村,中国的硅谷,创业者的圣地,在那时,在那里,双榆树的字节还没有开始跳动,微软亚洲研究院像中美关系一样蓬勃发展,新东方总部如同海淀妈妈鸡娃的热情一样如日中天。

开学后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中关村电脑城购买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售货员的热情推荐下用4000块买下一台价值不到2000的过时翻新机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以数码产品起家的京东,创始人会是来自人大社会学系的刘强东,就算他学了四年社会学,但也应该是在中关村电脑城第一次看清了社会。

下了天桥,就是人大东门,现在是假期,东门很清净,但在以前的假期,人大东门都如赶集一样热闹,来北京旅游的人,懂行的会先坐地铁来人大东门,这里是北京假学生证产业聚集区。

那时人大的同学校园卡要是丢了想补办得等两天,但如果你不是人大的学生,去东门外办一张学生证只要两分钟,去所有景点都半价,是真正的刚毕业的学生党必备的大牌平替。也就是那个年代没有小红书,不然北京旅游攻略第一条没写这个的都不专业。

根据中国青年网2017年的报道:“记者在天桥上搭讪两个办证妇女,对方称可以办理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大学的学生证记者询问有没有清华北大人大的学生证时,对方称这三所学校比其他的贵,每个50元,其他学校每个30元。”

看到这里我理解了为什么东门的假证产业当初多年未被取缔,那就意味着人大与清华北大平起平坐的领域又少了一个,换我也舍不得。

走进东门,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一条是左的路线,另一条是右的路线,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在这两条路中选择一条,只有我这样的资深校友才知道,最近的路是中间那条“实事求是”石头后的路线。

实事求是石背后是一个广场,名叫紫藤园,曾经每周五晚7点都会有英语角,可以进行除了学英语以外的一切活动。

那时校园还完全对外开放,中国人民大学里有很多中国人民,以此处密度最大,包括但不限于来偷偷谈恋爱的人大附中的学生,想来勾搭大学生的社会闲散人士,自称能帮助你理解《圣经》终极奥秘的神秘传教者,人类社会里的所有问题你都可以在这里找人咨询,总有一个人能给你答案。

广场的右边是东风5楼和东风6楼,这片区域我想应该是在进行某种尝试让时间凝固的秘密科研活动。

在周杰伦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的年代,这里就已经被称作东风破了,如今仍然和我入学时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别,安静地,优雅地,端庄地,执着地破旧着。

据说曾有校友在毕业50年返校活动中在此热泪盈眶,说“还是我当年住在这里时的样子,一点都没变。”

而广场的左边,则彻头彻尾地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模样。

这座可以说是人大最新和第二雄伟的建筑:立德楼,在我毕业之时还并不存在。那时这片区域的名字还叫东门足球场,是学校足球联赛的举办地,可能由于中国队多年未打进世界杯,学校对足球事业已不抱希望,不如用它来发展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业。

资料显示,这里有先进的思政课智慧教室和高瓴人工智能楼,仅从名字我们都能判断出一定是学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沿阵地。

穿过广场,就到了求是楼,求是楼是一座拔地而起的三层巨楼,雄踞北京西郊,因其雄伟壮观,而又有“西郊大厦”“西直门外第一楼”的称号,是人大唯一一座建成时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建筑。

通过以上描述,你应该能体会到它悠久的历史,这座几乎与共和国同岁的建筑,承载了我许多大学回忆。

我就读的劳动人事学院就在此办公,填报志愿时我还是个被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得太好,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高中生,网上查到学院排名全国第一就果断填报,直到学院开学典礼上听到院长说“作为中国大学里唯一一个劳动人事学院”,才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

我学习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我对专业也没有概念,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是计划生育在学术上的称呼,考公应该比较容易。

上学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这是一门教你如何给公司制定战略,薪酬,晋升等体系的学科。

虽然后来在实践中我感觉这些技能在公司的实用程度还是不如给领导买咖啡,点外卖,打掼蛋,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在校招中有公司愿意招聘你去给300人以上的企业当老板,你应该就能凭借这些技能大展拳脚,只可惜当时我在校招时没看到这样的岗位,所以我选择了转行。

后来我与从事了hr的同学聊天,我问他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他说“裁员”。

我又发现填志愿时我其实没错,这个专业和计划生育的区别,无非是裁员发生在子公司还是子宫罢了。

我们学院真正的优势科目应该是129大合唱,多次在学校的合唱比赛中夺得一等奖,学院高度重视,入学的新生在国庆之后就会展开为期两个月,每天两小时的专项训练,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时还长。

我同学由于咽喉炎请假,每天我们的排练时间他就去图书馆自习,最后以全院第一的学分绩保送清华,让我不得不怀疑后面我没考上研究生是不是当初参加合唱导致的。

当然,直到毕业时我才后知后觉,这是大学里唯一一个能够把整个学院的同学凑在一起长期集体相处的机会,我大学里的好朋友也多半在那段时间认识。

那年我们应该创造了学院历史最差成绩,只拿了三等奖,我记得合唱结束后我们在校外聚餐,大家如同毕业离别一般伤心。

不知道谁起的头,开始唱起了那年我们的合唱曲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然后一百多人就在饭店里开始了大合唱,还分了声部,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

也就是那个年代没有短视频,不然旁边吃饭的人肯定要拍下来发抖音,我觉得凭这段视频我们评个全国先进班集体之类的绝对没问题。

人大当时应该是唯一的通宵自习室八百人大教室也在求是楼,上中学时我读过一篇广为流传的励志鸡汤,叫《凌晨两点的哈佛图书馆》,上大学时才认识到,哪个学霸白天不好好学习凌晨两点才跑去图书馆?

学霸到了考试周都是在宿舍打游戏让所有人都看到,然后高喊着“哎呀哎呀,划的重点都还没看肯定要挂了”麻痹竞争对手的神经,其实整本书他们都背下来了,通宵自习室里十有八九都是我这种考试前一周再不通宵就要挂科的吊车尾。信这种鸡汤的年轻人大约相当于相信“由于凌晨两点中国人都在睡梦中时美国人却都在努力工作和学习所以中国落后美国”的长辈。

求是楼的门口,是两棵在求是楼建成时栽下的松树,1978年又重新种植了一遍,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枝繁叶茂,这次回学校,不知被谁剪得只剩半截。

松树的背后,是教二草坪,主要用途是被人踩踏。草坪下面据说有一个巨大的防空洞,但我身边没人真正见过,所以这两年也有人说下面其实不是防空洞,是行星发动机,等到流浪地球计划开启时,将由吴京来亲自点火,感觉也颇为令人期待。

草坪的旁边是教学楼,看起来没有太大变化,不过比起教学楼,大学时我更熟悉教学楼后面的餐厅。

曾经的留学生食堂变成了“是饭餐厅”,可能以前留学生看不太懂中文,不知道里面是饭,所以经营不善吧。

但留学生食堂是我最亲切的餐厅,因为营业时间晚,所以是我大学时辩论队讨论最常去的地方,只有这里可以用20块以内的预算同时解决吃饭和长时间讨论的需求。

由于我的普通话口音比较重,到了月底生活费紧张的时候,我甚至可以在说完每句话时加一句思密达,以在服务员要求我点单时,伪装成一名中文不太好的韩国留学生表示听不懂。

我向曾经的留学生食堂深深鞠了一躬。

写到这里时我已经有些困了,所以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这次我来发现学校的变化:

过去的留学生宿舍变成了东风1楼,这种智慧让我大为震惊,原来让东风不破的方法,并不需要重修,还可以重命名。

集天餐厅还在,甚至连贴在门口的烤鱼海报我怀疑都还是我大学时的那张。

甚至连集天旁边驴肉火烧小店也经历了这10年的风风雨雨都没有倒闭,我特地买了一份以确认还是那个味道,进店之后我才明白这片领域应该是有神秘力量庇佑。

再往前走,品园旁的涂鸦墙也还在,但从涂鸦的精致程度来看,显然已经是半永久涂鸦,而不是我上学时只要向社团联申请就可以自己随手去涂的涂鸦了。

我记得当初辩论打进明星赛时,主办方甚至把我的脸给画在了涂鸦墙上,还好画工没这么好,没人看得出来,不然实在是僭越。

右拐进品园,欧阳发艺变成了“tbg造型”,我想了很久,仍无法理解这三个字母的含义,总不能是“特别贵造型”吧,毕竟我当初选择欧阳发艺就是因为他便宜。

我没时间细想,因为旁边就是浴室,而我一直站在这里仔细端详还拿着手机拍照实在是不太礼貌。

走出品园,世纪馆正在举办人民艺术论坛,我不太清楚论坛的内容,只记得上学时世纪馆对面的一勺池和百家廊倒是经常上演人民的行为艺术。

那时静园还是人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早上,百家廊里,来自静园的大爷大妈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太极、红缨枪、钢鞭都舞得虎虎生风。

一勺池边一度有真正的英语角,在我刚上大学时,可能是受到疯狂英语的启发,他们会在早上5点在一勺池边疯狂地朗读英语,后来不知何时就消失了,我推测可能是因为扰民被大爷大妈们持红缨枪、钢鞭驱逐了。

一勺池可能是人大唯一的水景,落叶和下雪的时候很出片,能拍出贝加尔湖的感觉。

必须承认由于面积的限制,一勺池气势上确实不如未名湖,但是相较未名湖有巨大优势,就是跳进去不用担心溺水,去校医院挂个跌打扭伤科就够了。

学生活动中心我上学时没太在里面活动过,但门口每周的旧书市场我是都会去活动一下,说是旧书市场,其实相当于现在流行的“鬼市”,只要你有心,纣王酒池肉林切肉用的青铜剑都有人要卖给你,价格好商量。现在社会人士不能入校,大约是没有了。

校友之家我成为校友以后也没进去过,但门口的校花我每年都会和她合影,当它开得最绚烂时,就意味着又要到毕业季了。

那年毕业学校给我们发了一个礼物,是一个小瓶子,里面是一抔教二草坪的土和一颗玉兰花的种子,那是我收到过最好的毕业礼物。

可惜在毕业后的颠沛流离中不知把它放在了哪里,我很后悔没有回家把它种在家乡,那样的话,到了今天,应该已经亭亭如盖了吧。

明德楼下泊星地咖啡厅已经散是满天星了,如今像是一个商场b1的打工人餐饮集合区,有肯德基和库迪。

我上学时人大曾经有许多独立咖啡厅,我能想起名字的就有大书房,迦南美地,泊星地,校友记,反正都已尽数倒闭,只有教一的漫咖啡虽然名字还在,但也黄了。

泊星地是我大学时最常去的咖啡厅,只有它拥有10块钱的加冰大可乐,是当时最低消费最低的咖啡厅。但在时代的浪潮面前,终究敌不过9块9任选的库迪咖啡。

短短数年间,咖啡已经从“昂贵的代表大都市中产阶级精英生活方式的西方舶来品”变成了“廉价的帮助城市无产阶级消解工作疲惫感的东亚续命水”。地位和价格的变化就如同985大学生一样。

只有阳光地带还在,装修风格都没变,桌子椅子可能都是我大学时坐过的那把。

一个彻底坐落于地下室连窗户都没有的地方叫做阳光地带,我相信是这种自信让它生存到了今天。

朋友们,向阳光地带学习吧,不要执着于任何标签,不要在意自己身处的位置,不要接受任何规训,就是要自信,要毫无理由地自信,只要你够阳光,哪里都是阳光地带。

北区食堂,我之前的文章无数次写过他,所以已经无需赘述,甚至连照片我都忘了拍。

曾经我讨厌他,如今我感谢他,因为他,我大学毕业后再无忌口;因为他,我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吃不到10块钱的拼好饭也甘之如饴。

就如同陈奕迅在《苦瓜》里写的那样“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没有在深夜吃过北区食堂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明法台阶,极好的一个台阶,我也忘了拍。

大学最后的三个月,由于没考上研也没找到工作,我找了份有转正机会的实习。

在别人已经确定前途,在旅行和聚会中享受最后的大学时光时,我每天晚上8点才能从苏州街地铁站下车,在西门烧烤点一根烤鹅腿和两根烤肠,在明德楼下的商店买瓶可乐,一个人坐在明法台阶享受晚风,那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那是我一生中黄金时代的末尾,我也想变成天空中半明半暗的云。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吧,在6月,只要你坐在明法台阶上,你只需要大声唱一句“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很快,整个广场上就会变成大合唱,我试过,希望现在还有效。

西门大树,很好的两棵树,非常重要的两棵树,像是所有村口都要有的从爷爷记事起就很大的树一样,你不需要知道它的品种,也不需要知道它的历史,只需要记得,约人见面和集体出行就去西门大树碰头就可以。

它好像永远不会变,永远那么郁郁葱葱,充满生命力。

很抱歉我没有多写图书馆,图书馆由于温度过于舒适,环境过于安静,是我大学睡眠质量最高的地方,所以除非长期失眠,我一般不太敢去。

我这次回校参加的活动,是这张海报里的足球赛。

从大二开始我就悟出了足球踢的不是技术战术而是人情世故。

虽然我并不会踢球,但在一次学院组织的师生对抗赛中,门将不敢防守老师们的射门,而我替补上场后,面对老师的射门能够做出飞身扑救,却差之毫厘遗憾目送球入网,并且双手捶地十分懊悔,以生动的情绪和肢体语言衬托了射门质量之高,一举奠定了院队主力守门员的位置。

但尽管在足球场上我深刻洞察了人情世故,却忽略了中国功夫比中国足球要厉害的事实,所以在去年的球赛中,我不幸遭遇粉碎性骨折,那时我刚刚失业一个星期。

在那之后的300天,我漫无目的地在中华大地上游荡,这段经历我打算写成书,按照我的拖延程度,如果一切顺利,应该能在我30岁生日之前在微信读书上和大家见面。

最终,在这次三支球队参与的比赛中,凭借我的出色发挥,我们成功夺得季军奖牌,完成了赛前设下的目标。

踢完球,我没有逗留太久。我住在学校里的贤进楼,标间500一晚,这里大学四年常常路过却从没住过,那时我住在800块一年的知行二楼,不知柴米油盐贵,只知吐槽北区食堂。

12点前要退房,我得赶紧走了,超时就不报销了。

汇贤商店和静园一起被隔出了校园,但汇贤的饺子还在,只是搬到了品园旁边。我打包了一份带走,准备去给见几年未见的朋友当见面礼。

饺子仍是现煮的,煮饺子的大叔看到我在窗口枯等了十分钟,对我说“是新生吧?下次不用一直等,你把二维码拍下来,在宿舍下单,走过来再取就刚好啦。”

我点头,乖乖地拍下了二维码,请原谅我撒了此行唯一的一个谎,因为我真的希望我是。

然后我离开了,我不知道下次回来要过几年,就像上一次回来时,我也没想到我回学校的次数会比这个账号的更频率还低。

毕业8年了还在写人大,说明我除了这个校友身份,在社会上毫无建树。但朋友们,千万不要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不该为自己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民而感到羞耻。

我想起以前,每年春假,出去玩时看到大学生模样的人,总想着要不要对一下“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暗号。

如今暗号已经更新换代,但没关系,春假还在就行。口号,标语,标签,身份,总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不要把鲜活的生命耗费在试图永恒拥有它们上。

《三体》里保存人类文明的最终方法是把一切刻在石头上,只要刻在东门石头上的字不变,母校就永远还是我的精神家园。

希望我下次回学校时,只是在一个疯狂的星期四,漫无目的地到处走走,在西门买一块吮指原味鸡,和东门那块吮指原味鸡合个影,然后默默离开,那样就足够了。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2307.html

Sat, 19 Oct 2024 10:44:09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_cn.fan_ group.

Date Sujet#  Auteur
19 Oct 24 o [CDT] 昌记负食|回人大记1Mobot

Haut de la page

Les messages affichés proviennent d'usenet.

News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