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jet : [NYT] 聚焦中共三中全会:习近平能重新赢得民众和投资者信心吗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talk.politics.china alt.chinese.textDate : 19. Jul 2024, 16:37:10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A noiseless patient Spider
Message-ID : <v7e176$31u02$1@moses.eternal-september.org>
User-Agent : Mobot :-)
聚焦中共三中全会:习近平能重新赢得民众和投资者信心吗
储百亮, KEITH BRADSHER
2024年7月16日
3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位于第二排中央的习近平。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从周一开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其他约370名共产党官员将在北京召开不对外公开的会议,审议一项旨在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摆脱萎靡的计划。
习近平将坐在会议厅的正前方——最有可能的地点是京西宾馆,位于一座有60年历史的苏式建筑内——在为期四天的会议期间,坐在他面前的党内忠实拥护者几乎肯定会对他的计划大加赞赏。真正的考验可能会在稍后到来,因为政策或意识形态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政府的层层过滤。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习近平能否重新赢得广大中国民众,以及对他的政策感到失望的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滞缓、房地产业崩溃、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让企业和消费者深受其害。外国公司也对这个他们曾经争相进入的市场望而却步。周一上午,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急剧放缓。
“很多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情绪非常低落,投资者情绪也非常低落,”前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贝尔特·霍夫曼在本月举行的一次关于中国这场会议的谈话中说道。“现在是中国需要亮出底牌的时候了。”
党的领导人将把这次的领导层会议——所谓的三中全会——作为宣传习近平所说的“高质量”增长战略的舞台。三中全会指的是五年一届的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在以往,邓小平这样的中国领导人曾利用这场会议来激发人们对现代化目标的热情。
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的几位领导人(左起):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中国有许多工厂。中国还在建设更多的工厂。
几个月来,各省政府和国家部委一直在匆忙宣布他们将如何落实习近平的最新经济口号:利用“新质生产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落到实处,这意味着建设工厂。中国生产的制成品已占世界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但还在进一步推进。在其计划中,中国打算部署更多的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手段,以弥补愿意在工厂工作的工人的短缺。
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如今都受到了政府的青睐,它们正在取代与房地产行业联系更紧密的旧行业,如钢铁和水泥制造业。
中国南昌,上海电气的空调压缩机生产车间。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习近平在强调民营企业。企业会相信他吗?
虽然习近平对高科技发展的热情显而易见,但他对外国公司和中国自己的私营企业的作用却态度暧昧。当中央委员会公布党的目标时,这些企业都将寻求新的激励措施或保证。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尼尔·托马斯说:“真正的问题是,这次会议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平衡。”重振私营部门的热情可能并非易事。监管部门的打压使中国的科技巨头和其他民营企业元气大伤,让投资者怀疑习近平的经济计划中是否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自去年中国经济开始严重放缓以来,习近平一直在强调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但是,这些企业希望从党的会议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鼓励。
“习近平可以大谈特谈说要为外国投资者和私营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托马斯说。“但如果企业看不到实际情况有任何变化,那么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本月,人们在北京的一家购物中心。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许多人的收入和支出仍然很少。 Vincent Thian/Associated Press
如何才能让中国消费者开始消费?
除非中国能为工人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确定性,否则习近平希望建立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基础上的经济将有一个不稳固的基础。如果福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没有改善,许多中国人仍将不愿增加支出,减少储蓄。几十年来,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消费是个问题,但尽管中国取得了大量经济进步,包括最近大力推广电动汽车,许多人仍然收入和支出很少。结果之一是中国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销售,从而导致与那些吸收了激增出口量的国家的关系紧张。
几年前,习近平承诺优先考虑“共同富裕”——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这一主题可能会在本周的会议上再次出现。5月曾向习近平作汇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张斌最近写道,政府应该把“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政策支柱。
但市政官员,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官员,长期以来一直抵制一项有助于平衡中国社会环境的关键措施:取消户籍壁垒。这种壁垒使得农村移民难以在许多城市永久定居,甚至城市居民也难以在城市之间流动。
较小的城市已尝试放宽户籍规定,以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和年轻工人。然而,这些变化只是部分解决方案。医疗和养老金福利以及公立学校主要是中国市级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大城市提供的福利要慷慨得多,而这些城市不愿意为新移民承担这些费用。
北京京西宾馆很可能将成为三中全会的举办地,习近平和其他370名左右的共产党官员将从周一开始在这里开会。 Nicolas Asfour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习近平能修复中国不稳定的财政管道吗?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功得益于一种不同寻常的融资结构,而这种结构现在正失去动力。在一个许多人抵触纳税的国家,寻找一种替代结构是共产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世纪80年代,地方政府开始向私营部门出售几十年前被国有化的土地的长期租约。官员们用这些收益来支付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的费用。
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已导致许多私人开发商破产,从2021年到2023年,政府从土地出售中获得的收入暴跌了三分之一。
修复财政管道问题并不容易。许多中国人买入房地产,认为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安全投资之一,并且他们反对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房产税。目前,财政部一直在帮助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借更多钱。可能的长期解决方案包括国家政府分享更多来自各种税收的收入,可能包括对汽油或烟草的征税。
变革的“远大前程”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会议将于周四结束,届时党的领导层将发表一份公报,总结其决定。如果以往的会议可以作为参考,那么任何详细提案都将在之后的几天内公布。
习近平以前也经历过这些。他在2013年的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详细的改革计划,但从许多方面来看,他当时承诺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仍未完成。这一次,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正在降低人们对习近平将做出重大改变的预期。“很多人对三中全会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再来一拨改革、放大招,”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洋上个月在对中国企业高管的演讲中表示。“我告诉大家,这就是你们所想当然的东西。”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在台北报道中国和台湾问题,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变革以及安全和军事问题。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Keith Bradsher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此前曾任上海分社社长、香港分社社长、底特律分社社长,以及华盛顿记者。他在新冠疫情期间常驻中国进行报道。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0] 急剧放缓:
https://www.nytimes.com/2024/07/14/business/chinas-gdp-q2.html[1] 新质生产力: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40324/china-development-forum-economy/[2] 监管部门的打压: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1008/china-businesses/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40716/china-economy-third-plenum/?utm_source=RSSTue, 16 Jul 2024 08:12:53 +0800
-- Mobot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