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中东暴力升级,拜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Liste des GroupesRevenir à tp china 
Sujet : [NYT] 中东暴力升级,拜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talk.politics.china alt.chinese.text
Date : 24. Sep 2024, 17:53:21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A noiseless patient Spider
Message-ID : <vcuqq1$39b1q$1@moses.eternal-september.org>
User-Agent : Mobot :-)

新闻分析

中东暴力升级,拜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DAVID E. SANGER

2024年9月24日

一年来,拜登总统一直在公开和私下警告说,有必要避免在中东爆发更大范围的战争,这很容易升级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直接冲突。 Haiyun Ji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对真主党的猛烈攻击是自2006年以来以色列与这个黎巴嫩激进组织之间最激烈的交锋。这不仅显著扩大了战争的规模,也是拜登总统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总理之间裂痕加大的表现。

一年来,拜登一直在公开和私下警告,有必要避免地区战争,这样的战争很容易升级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直接冲突。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事件发生几天后,他前往以色列,既向以色列承诺美国将支持以色列,又提醒以色列不要重蹈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后的覆辙。当时他谨慎态度成为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

拜登甚至还对一年前他认为指日可待的中东变革性和平协议抱有希望,他相信,即使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破坏了和平协议的基础,协议仍能维持下去。

拜登的助手说,现在,总统开始承认,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拜登的任期只剩下四个月,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和人质协议的可能性似乎比今年夏初拜登提出一项计划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渺茫。爆发更大范围战争的风险从未如此之大。至少在公开场合,政府官员仍坚称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说,当导弹的轰炸正给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南部带来死亡和破坏时,他们根本无法取得进展。但他们还抱着一线希望,认为即使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导弹和火箭弹交火达到这种程度,也不会演变成他们一直试图避免的地区战争。

“无论什么时候,每当真主党发射一组火箭,每当以色列发动一次打击,我们都会问,‘这是升级吗?这是一种升级吗?’”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末坚称。就在他发表讲话的几个小时前,以色列击毙了一名真主党领导人,此人因参与1983年贝鲁特两起爆炸事件而被通缉,爆炸造成350多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美国军人。

上周在贝鲁特,救援人员试图在以色列空袭现场寻找尸体。 Diego Ibarra Sanchez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认为这不是一种特别有用的行为,”沙利文接着说。“对我们来说,最有用的是努力推动双方达成共识,达成持久的结果,结束这种循环,使我们不至于陷入更大规模的战争。”

在很多方面来说,沙利文也只能保持着这样一种看法,至少在公开场合是这样。宣布拜登的计划目前已经破灭并无益处。尽管沙利文周六坚称,“我仍然相信有一条路可以抵达目标”,一条“曲折的、充满阻挠的道路”,但他身边的许多人认为,总统实施计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指出,事实上,美国甚至还没能提出最终停火的“过渡性计划”——美国三周前还说即将实现这样的计划——因为内塔尼亚胡和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目前都不可能考虑这个计划。

“目前,我们不认为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如果我们今天提出一些东西,能让双方都同意,”沙利文说——这样的说法至少是在淡化现实的严峻。

对目前的拜登来说,在他任期的最后几个月里,最多只能指望他的继任者能够接受一项变革性的协议:沙特阿拉伯承认以色列,以色列同意两国方案,这将给巴勒斯坦人一个真正的家园,并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在私下里,拜登的国家安全团队的许多成员这些天几乎不掩饰他们对以色列总理的愤怒。他们现在更公开地谈论总统在电话中与内塔尼亚胡的争吵,以及国务卿布林肯令人沮丧的耶路撒冷之行。在那次访问中,他在私下里得到了内塔尼亚胡的保证,但几小时后,内塔尼亚胡又违背了这些保证。

他们现在不禁要问,这位总理在停火谈判中不断提出新的条件,是希望维持其脆弱联盟的团结,还是为了自己能够继续留任,不用上法庭。

虽然他们说,总理完全有权攻击已成为黎巴嫩“国中之国”的真主党,但他们也说,当真主党成员口袋里的传呼机爆炸,导弹横飞之时,白宫却宣布,总统和总理之间没有通话,这很说明问题。这似乎表明他们之间没什么话可说。

长期担任中东问题谈判代表的丹尼斯·罗斯在周一接受采访时表示,部分问题在于,拜登和内塔尼亚胡从未就他们的最终目标达成一致——内塔尼亚胡确信自己能够消除他的国家面临的所有致命威胁,而拜登则决心达成自理查德·尼克松以来的历任美国总统都未能达成的和平协议。

“治国之道就是让目标和手段保持一致,”目前任华盛顿研究所杰出研究员的罗斯说。“我看不出以色列目前的行动有什么目标,或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罗斯说,以色列的想法是,这样做可以迫使真主党的长期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及其伊朗支持者认识到,在以色列与加沙的哈马斯达成和解之前,他们将为继续袭击以色列北部付出巨大代价。

很难想象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能够消灭真主党,就像他无法消灭哈马斯一样。 Pool photo by Abit Sultan

以色列官员反驳称,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发动一场导弹袭击,摧毁真主党的指挥系统及其武器储备。自上周以色列宣布冲突中心向北转移到黎巴嫩以来,这一进程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上周,寻呼机和对讲机的爆炸只是一个开始,其目的不仅在于重创真主党成员(美国在几十年前就将真主党列为外国恐怖组织),也为了让他们害怕彼此交流。这是一个酝酿多年的计划,涉及到深入真主党供应链的幌子公司。以色列领导层上周选择执行该计划,表明他们即将展开更广泛的行动。(以色列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在爆炸中扮演了角色。)现在,行动已经开始。以色列特种部队空降叙利亚,炸毁了一个据信制造导弹——并提供给真主党——的设施。在黎巴嫩,以色列的导弹似乎瞄准了地下储存隧道、地下室,以及任何以色列情报机构认为藏有数万或数十万件武器的地方。美国和以色列官员表示,从一些袭击视频中可见的二次爆炸次数表明,至少部分情报是准确的。

这次行动的范围和规模表明,内塔尼亚胡不再满足于定期削弱真主党的力量。在他看来,10月7日改变了一切,现在是时候一劳永逸地解决加沙和黎巴嫩问题了。

但是,很难想象内塔尼亚胡能够消灭真主党,就像他无法消灭哈马斯一样。而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内塔尼亚胡会需要去担心如何能越过拜登行事。他知道,如果前总统特朗普当选,他将有更大的自由,以他认为合适的方式对哈马斯和真主党发动战争。

“以色列人,尤其是内塔尼亚胡联盟中的右翼,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这个问题拖得太久,一直在恶化,”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史蒂文·库克说,他刚刚结束与以色列官员的会谈。“他们认为美国给了他们错误的建议。”

他指出,拜登“从未真正动用过自己的影响力去左右内塔尼亚胡”。他指的是,如果总理无视他的建议,总统有权切断特定种类的军事援助。“除非你愿意使用这种手段,否则你就没有左右他的能力。”

David E. Sanger报道拜登政府和国家安全。他在时报任职超过40年,著有数本关于美国国家安全挑战的书。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0] 1983年贝鲁特两起爆炸事件: https://www.nytimes.com/2024/09/21/world/middleeast/1983-beirut-bombings-us-marine-base.html
[1] 叶海亚·辛瓦尔: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25/us/politics/israel-hamas-sinwar.html
[2] 不用上法庭: https://www.nytimes.com/2023/12/04/world/middleeast/netanyahu-corruption-trial.html
[3] 上周,寻呼机和对讲机的爆炸: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40919/israel-exploding-pagers-hezbollah/
[4] 美国在几十年前就将真主党列为外国恐怖组织: https://www.state.gov/foreign-terrorist-organizations/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40924/biden-israel-hezbollah-hamas-gaza/?utm_source=RSS

Tue, 24 Sep 2024 12:35:14 +08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Date Sujet#  Auteur
24 Sep 24 o [NYT] 中东暴力升级,拜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Mobot

Haut de la page

Les messages affichés proviennent d'usenet.

News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