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从香港白手起家代表,到遭中国镇压的标志人物
Austin Ramzy
3 - 4 minutes
黎智英旗下的《苹果日报》支持民主,同时抨击中国共产党。 图片来源:Associated Press
1961年,年幼的黎智英(Jimmy Lai)搭一条渔船逃离中国大陆,以难民身份偷渡到香港。当时中国大陆在中共接管后陷入动荡,他的母亲担心这个孩子会被饿死。
他从童工做起,一路打拼成为服装业大佬和传媒大亨,住在堆满书籍和鲜花的殖民风格的豪宅里。他麾下的《苹果日报》歌颂香港自由奔放的氛围,刊登关于妓院的评论,并尖锐地批评中国共产党。
当包括黎智英在内的抗议者试图为香港争取民主,阻止北京收紧控制时,他们最终面临流亡或监禁的命运,但这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也因此成为香港新时代的一个象征。现在香港的新闻自由受到钳制,被一部严厉的国安法掌控,反对中共的人士面临被镇压的危险。
从贫穷到富有再到入狱,黎智英的经历映射出香港这座城市的演变历程。香港从最初的小渔村崛起为霓虹灯闪烁的自由商业中心,后来成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决心消除异见的战场。
“他总说香港给了我一切,”黎智英最小的儿子黎崇恩(Sebastien Lai)说。“他是白手起家的人,但某一刻他意识到,如果不是在香港,他不可能有这些成就。”
如果说香港成就了黎智英,那么香港现在正试图摧毁他。
黎智英入狱已近四年,服完了与参与抗议活动有关的四项罪名的刑期,但与2022年一起欺诈罪判决有关的刑期要到2028年才结束。他现在面临的指控是出版煽动性刊物和违反国家安全法。这部法律是北京方面在2020年为应对香港民主抗议而颁布实施的。
黎智英对所有指控均不认罪。他在周三恢复审判时开始为自己辩护,审判地点距离他小时候刚来香港时在一家手套厂工作的街道只有几个街区。
他在法庭席上称,《苹果日报》的核心价值,就是香港人的核心价值,即法治、自由、追求民主、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集会自由。
如果罪名成立,76岁的黎智英最高可被判终身监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政治经济学教授孔诰烽(Ho-fung Hung)说:“对他的镇压释放出一个信号,香港的民主运动、新闻自由和选举自由已经终结。”
美国、英国和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呼吁释放拥有英国国籍的黎智英。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竞选期间也承诺让黎智英获释。特朗普说:“我百分之百会把他弄出来。”
香港政府周日表示,外国人士及组织应尊重香港的司法制度,不要干预。 在黎智英案恢复审判的前一天,香港一家法院判处数十名活动人士和政治人士最高10年的监禁。
早年经历
黎智英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在中共1949年掌权后家道中落。
当时,黎智英的父亲已经出走,母亲也屡次被关起来劳改,7岁的黎智英不得不担负起照顾自己和两个姐妹的责任。他先是变卖废铜烂铁,后来当了街头小贩,为了快点挣钱,他学会压低价格出售打火机和糖果。
有一次在火车站当行李搬运工时,一位来自香港的旅客给了他一块吃了一半的巧克力作小费,这是他从未尝过的奢侈品,这让他下定决心,要去这个英国殖民地。
黎智英后来写道,他藏在一条渔船的货舱里偷渡到香港,船舱底部混杂着海水和呕吐物。船到香港时,他的鞋子丢了,只能打赤脚。
“当时我十二岁,曾与地狱擦身而过”,他写道。“踏上这海滩,我已经成长。”
一个阿姨把他带到深水埗一家手套厂,这里是香港最贫困的地方之一。黎智英来到香港的第一个夜晚就是在工厂的包装台上度过的。第二天早上,他享用了一顿简单的早餐:白粥、肠粉和油条,这让他欣喜不已。
他后来写道:“这里的人穷,但这股奔放开阳的气氛充满机会,令人希望澎湃。”
商业头脑
黎智英后来升任工厂经理,并在20多岁时买下了一间自己的工厂,为JCPenney和The Limited等国际品牌生产毛衣。他从小走街串巷当小贩的经历磨练出了他对市场的敏锐触觉。
他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马克·克利福德(Mark Clifford)说。克利福德曾是香港的一名记者,也是黎智英旗下媒体公司壹传媒(Next Digital)的前董事会成员,他即将出版一部有关黎智英的传记“The Troublemaker”(搅局者)。
黎智英创办了休闲服装零售品牌佐丹奴(Giordano),这个品牌以纽约一家披萨店的名字命名,在香港发展壮大,后来扩展至中国大陆和亚洲各地。
佐丹奴以色彩鲜艳的Polo衫闻名,优衣库(Uniqlo)创始人柳井正(Tadashi Yanai)曾从中获取灵感。上世纪80年代,柳井正在创办这家日本零售公司时曾向黎智英寻求建议。
黎智英的政治活动是从八九民运开始的,当时他通过印制T恤衫支持这场运动。
“在天安门事件发生前,我对中国没有任何感觉”,他在2023年的个人纪录片《香港人》(The Hong Konger)中说。“突然之间,我感觉就像是我的母亲在黑夜中呼唤我,我的心扉打开了。”
在北京方面暴力镇压了那场民主抗议活动后,黎智英开始将媒体视为迫使中国走向开放的一种途径。
1990年,黎智英创办了《壹周刊》(Next Magazine),内容涵盖八卦、政治和财经。五年后,他又创办了《苹果日报》,迅速成为香港最畅销的日报之一,并成为自由放任经济和政治自由的坚定支持者。
黎智英麾下的新闻媒体毫不留情地抨击中共及其领导层。在1994年发表于《壹周刊》的一篇专栏文章中,黎智英批评时任中国总理的李鹏,把后者称为IQ零蛋的王八蛋。在1989年的镇压行动中,李鹏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作为回应,中国政府关闭了黎智英在北京的佐丹奴店铺,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扩张计划构成威胁。
1996年,他以大约15亿港元(相当于1.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佐丹奴的股份,以便专注媒体领域。通过媒体,他能帮助人们追求让他深深景仰的东西:自由。
他的抗争姿态也为日后他与北京方面旷日持久的斗争埋下伏笔。
黎智英的出版物充分享受了香港和后来台湾的开放氛围,他的传媒事业后来也被带到台湾。2009年,一个动画工作室凭借戏说新闻在网上引起全球性轰动,这些演绎常把中国描绘成很凶的大熊猫。
有时候,黎智英的出版物也会做得太过火。2007年,在刊登了一位流行歌手被偷拍的更衣照片后,八卦杂志《壹本便利》(Easy Finder)被停刊,后更名复刊。这些照片引发抗议活动,并因违反淫秽法而被处以罚款。
无怨无悔
本世纪初,香港成为中国民主斗争的前线。2003年,黎智英资助了一场旨在阻止国家安全立法的运动,这场运动后来获得成功。这项立法会赋予政府巨大的权力,可以惩罚定义模糊的叛国和颠复行为。那一年,在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中,许多抗议者举着的标语牌就是由《苹果日报》印刷的。
黎智英参加了2014年的民主抗议活动,与占领香港立法会大楼附近街道以及其他关键地点的抗议者一起露宿街头。
在禁令迫使抗议者撤退后,黎智英写道,他没有遗憾,因为斗争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克利福德在他的新书中写道,从1989年开始,直到2020年入狱,黎智英为民主事业捐款超过1.4亿美元。
2019年大规模抗议爆发时,黎智英和他的媒体给予了支持。抗议活动最初针对的是允许将犯罪嫌疑人引渡到中国大陆的计划,后来又纳入多项诉求,包括长期以来在香港实现完全民主的目标。
黎智英参加了一些和平游行,后来因此被判入狱,但他对暴力抗议和与警方的频繁冲突感到不安,并警告称中共及其盟友在武力斗争中总会获胜。
随后的镇压行动非常严厉,超过1万人被捕。香港民主阵营遭受重创,一些知名政治人物和活动人士遭监禁或流亡。《苹果日报》被迫停刊,其他一些新闻媒体也未能幸免。
早在被指控触犯北京方面2020年颁布的港区国安法之前,黎智英就表示自己可能成为目标。他当时告诉采访者,他不离开香港是因为觉得有义务继续帮助香港的自由事业。
据与黎智英保持联系的人士透露,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狱中花时间研读《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他画宗教题材的画,比如十字架上的基督。在给朋友和同事的信中,他说自己在身陷囹圄的磨难中找到了意义。
黎智英在发表于英国期刊《查禁目录》(Index on Censorship)的一封信中写道,他选择真理而非谎言,并为此付出代价,幸运的是,上帝把这种代价变成了变相的恩典,他很感恩。
https://cn.wsj.com/articles/he-rose-to-riches-in-hong-kong-now-hes-a-symbol-of-chinas-crackdown-cc327c46?mod=trending_now_news_32024-11-21T11:55:11+0000
-- Mobot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