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贸易战逐渐升温
Liza Lin / Raffaele Huang
3 - 4 minutes
中国正针对包括原油在内的美国进口商品采取反制措施。 图片来源:Mario Tama/Getty Images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酝酿已久的贸易战再起,引发冲突扩大的担忧。
多个中国政府机构周二协同行动,于当地时间下午1:02,也就是美国正式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一分钟后,宣布了针对美国商品和企业的行动。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加征15%的关税,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原油、农业机械和某些汽车加征关税。
中国商务部将多种金属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实际上限制了美国获得用于制造半导体、导弹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的一些关键矿物。
此外,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因谷歌(Google)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而对这家代表着美国科技主导地位的知名企业启动调查,同时把Tommy Hilfiger和Calvin Klein品牌的母公司PVH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该清单可被用来限制或禁止企业与中国开展贸易或在中国投资。
中国是在承诺反制特朗普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之举几天后采取上述一系列行动的。特朗普曾威胁要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理由是他所说的这三个国家未能阻止非法芬太尼进入美国,但他最终在最后一刻暂缓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同时推进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措施。
中国经济正处于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最疲弱的状态,而且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方面的前述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其目的似乎是要向新一届美国政府传递双重信息:北京方面愿意冒与美国打更广泛贸易战的风险,但也在为通过谈判缓和紧张局势做准备。
商业咨询公司Asia Group中国区主管林汉升表示,中国有能力强硬而又迅速地进行反制,但似乎有意在展示实力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加剧事态,以留有余地。
周一,特朗普称相关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为“第一炮”,并表示:“如果我们不能与中国达成协议,那么关税将会非常非常高。”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称,中国正准备与特朗普开启谈判,其提议将围绕恢复北京方面与第一届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签署但从未落实的一项贸易协议展开。
亚洲股市周二大多收高,从中国公布反制措施后当日早些时候的震荡中恢复。香港恒生指数上涨2.8%;该指数包含许多中国大公司。中国沪深300指数小幅下跌0.4%。
美国此番对华加征关税,令美中贸易战的战火重燃。七年前,以特朗普于2018年1月宣布对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加征关税为起点,美中两国打响了一场激烈的贸易战。经过两年间针锋相对的关税上调,华盛顿和北京方面在2020年1月签署了所谓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该协议要求中国大幅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以及采取其他措施。
但当月新冠疫情开始在中国蔓延,之后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更广泛的损害,中国也远未兑现其承诺的购买规模。
一年后,乔·拜登(Joe Biden)于2021年1月入主白宫,取代了特朗普,他寻求稳定与北京的关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取消前任总统加征的关税。
特朗普上个月重掌大权,他此前曾表示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全面关税,这与他第一任期内的威胁相比有了明显升级。虽然周二加征的10%关税税率远低于威胁的60%,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措施只是第一轮,他们担心接下来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具有破坏性的循环升级。
同样,他们表示,中国的反制措施虽然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但对美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很小。
例如,中国将于2月10日生效的新关税针对的是范围相对狭窄的能源产品和机械,而不是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那种全面关税。中国还将大豆排除在外,这是一种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大宗商品,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大豆是美中贸易争端的核心。
中国是美国能源的一个重要市场,但能源出口国通常可以轻松地为其产品找到新的买家。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在截至去年11月份的12个月里,约5%的美国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出口以及10%的煤炭出口流向了中国。
不过,液化天然气是一个潜在的施压点。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约为2021年的一半,不过如果美国批准出口许可,使中国公司签署的长期合同得到履行,到2028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将增长五到六倍。龙洲经讯表示,提高关税可能会影响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或者中国可能会威胁完全取消合同。
与此同时,中国周二证实已就此事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提起诉讼。此举被认为象征意义居多,因为这个全球贸易机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就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中国商务部周二宣布收紧钨、碲、铋、钼和铟产品的出口,但没有像去年12月份那样,在围绕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制程芯片的紧张局势中,对美国实施严厉的矿产出口禁令。
“你可以说,这是相当温和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关键矿产专家Vlado Vivoda说。
其中一些矿产管制措施似乎对美国工业几乎没有直接威胁。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是钼的主要生产国,从中国进口的钼就规模而言微不足道。美国进口的碲大部分来自加拿大、菲律宾和日本等盟友。
在其他方面,美国工业一直在为中国这一举措做准备。去年,美国政府对其中两种目标矿物——铟和钨——征收了25%的关税,这鼓励美国进口商寻找替代供应商。尽管来自中国的钨(一种用于合金和特种钢的矿物)进口份额也在下降,但中国仍是向美国出口钨的主要国家,因此,供应突然受到干扰可能会产生经济影响。
尽管北京方面将目标对准了谷歌和PVH等知名美国公司,但这些举措也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严重。
谷歌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很小。2010年,谷歌以担心审查制度和网络安全为由退出了中国市场,自那以来,谷歌的搜索引擎和消费互联网服务在中国基本上无法使用。该公司在中国的最后几个应用之一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于2022年关闭,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公司在中国只剩下一些最基本的业务,包括广告和与其Android操作系统相关的业务。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正在审查Android。许多中国手机制造商利用这项开源服务构建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2019年,在华盛顿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列入黑名单后,谷歌限制这家中国科技巨头使用Android系统,以遵守美国的相关规定。
PVH和总部位于圣迭戈的基因测序公司因美纳(Illumina)被中国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中国有关部门称这两家公司存在歧视性做法,并指控它们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PVH和因美纳表示,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正在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谷歌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PVH 2023年约有6%的收入和16%的息税前利润来自中国。自去年9月以来,该公司一直受到调查,当时中国表示正在就有关这家美国服装公司抵制中国西北地区新疆棉花产品的指控展开调查。美国指控中国在新疆侵犯人权,中国对此予以坚决否认。
因美纳生产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基因测序仪,由于竞争加剧,该公司在中国举步维艰。该公司约7%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该公司在去年12月表示,已改变在中国的战略,同时表示,近几个月来与政府的关系有所改善。
PVH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将继续与有关部门接触。谷歌和因美纳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尽管北京方面的反制措施被认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一定会招致美国更强烈的反应,但一些经济学家对特朗普进一步加剧事态的可能性表示担忧。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这些反制措施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推动特朗普进一步提高关税。凯投宏观估计,中国这些反制措施最多针对每年2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而特朗普瞄准的是价值超过4,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周二表示,中国的反制措施是象征性的,但她预计还会有更多关税措施。卢姿蕙在一份研报中告诉客户,这场贸易战“显然还处于早期阶段”。
频道推荐:经济学人中文版
[0]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381081[1] 特朗普曾威胁要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373338[2] 暂缓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380901[3] 中国经济正处于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最疲弱的状态: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299048[4] 中国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319896[5] 中国正准备与特朗普开启谈判: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377307[6] 经济学人中文版:
https://t.me/econo202https://cn.wsj.com/articles/-05672f972025-02-05T03:43:57+0000
-- Mobot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