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日渐凋敝的经济是个复杂的交易场——即便对特朗普而言
曾经是外国企业的投资热土,如今的俄罗斯已难以提供有力的投资理由。照片来源:Evgenia Novozhenina/路透社
作者:Georgi Kantchev 和 Joe Wallace
翻译:ChatGPT o1
9 - 11 分钟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希望与莫斯科达成重大经济交易,并且已就此展开深入谈判。不过,考虑到多年西方制裁造成的经济疲软、人口持续减少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国家干预,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多大程度上可算是一个可行的合作伙伴呢?
白宫中的乐观人士认为,如果能促成乌克兰战争的结束,那么美俄两国之间将开启一个新的合作时代。即使欧洲不完全赞同某种和解方案,也可能仍会在一些领域提供机遇——尤其是在对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矿产开采或油气领域,这是特朗普团队的想法。
然而,曾经对外国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俄罗斯,如今却并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投资前景。
尽管在乌克兰战争期间展现了一定的韧性,但其依赖资源的经济眼下正受失控的通胀、高企的利率以及西方制裁的多重压力而减速。即使美国真的放松部分制裁,欧洲也不太可能跟进。这意味着对于国际企业而言,俄罗斯仍将是合规层面的噩梦。
俄罗斯难以预测的商业环境——政府对资产的收归和扣押已成常态——也会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中国,而任何回归俄罗斯市场的西方公司都将面临与已扎根的中国企业激烈竞争。
“未来数年内,美俄之间不可能实现经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专注经济制裁问题的高级研究员玛丽亚·沙吉娜(Maria Shagina)表示,“即使解除制裁,也无法改变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经历的巨大转变这一事实。”
特朗普在周一——也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的三周年纪念日——称,他与普京在就“两国间重大经济发展项目”进行深入磋商时,引发了各界对这些潜在交易内容的猜测。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证实,莫斯科准备向美国公司提供合作项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提议与美国共同开展俄罗斯稀土金属矿藏的勘探项目,此举与特朗普政府正在努力敲定对乌克兰关键矿产的开采协议遥相呼应。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俄罗斯拥有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稀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以及导弹系统。但由于基础设施和精炼能力的不足,俄罗斯在全球稀土产量中所占比例不到1%。其大部分稀土矿藏位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比如西伯利亚和北极区域。
在特朗普发表相关言论后,周二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走强,使其今年以来对美元的涨幅超过30%。
不过,这些投资是否真正可行或许并非重点所在。对俄罗斯领导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巩固其在乌克兰所占领的领土、解除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削弱西方联盟的团结。
“普京清楚,特朗普最在乎的就是宣布达成一笔‘大交易’,他明白这笔交易将来是否真的能落地其实并不重要,”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的俄罗斯经济问题专家雅尼斯·克鲁格(Janis Kluge)表示,“只要这样做能在西方内部引发巨大分歧,普京就会乐此不疲。而他也很喜欢目前特朗普所展现出来的态度,希望借此永久性地破坏跨大西洋联盟。”
在其他领域,任何重新进入俄罗斯的西方公司都会看到一个已经大幅改变的俄罗斯经济。
凭借石油销售和军费开支的提振,俄罗斯在这场持久战中比许多观察人士预期的更具韧性。但深层次看,这场战争放大了经济失衡:通胀居高不下,迫使俄罗斯央行将利率提高到21%,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大量适龄劳动力或逃离俄罗斯,或被派往前线,或在军工厂工作,加剧了俄罗斯原本就存在的人口问题。
在这些日益严峻的压力下,俄罗斯经济最近数月开始放缓,央行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约4%下降至1%-2%。长期来看,西方制裁削弱了俄罗斯进入国际市场和获取尖端技术的能力,这对其前景构成负面影响。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企业也希望重新获得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使用权限,使其能再次轻松实现全球范围的资金流动。
乌克兰战争还带来了一场关于西方企业在俄罗斯“命运逆转”的冲击。
苏联解体后,西方企业迅速涌入俄罗斯,试图抓住这个从共产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新兴市场机会。它们将美式快餐、汽车和时尚带给了曾经只能面对短缺的俄罗斯人。对于像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城市中产阶层而言,星巴克和苹果iPhone等品牌可谓无处不在。
但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从未发展出特别紧密的经贸关系。即便是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俄的出口额也仅略高于60亿美元,与美国对埃及的出口规模相当。
“在美俄之间,从来就没有很密切的经济合作,”克鲁格说,“两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还是竞争对手。现在,也没有太多可以进一步拓展的真实经济潜力。”
在过去三年里,从麦当劳到宜家等数千家西方公司都已经退出或限制了在俄业务。某些企业的撤离并不顺利,比如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因退出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所持股份而计提了约25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但依然被困在对方的股权结构中。部分美国和欧洲的制药、零售企业以及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奥地利莱奥银行(Raiffeisen)等银行依然留在俄罗斯,即便它们曾试图退出。
随着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克里姆林宫对经济的掌控不断增强,出现了类似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私有化潮”那样,对资产进行重新分配的景象。
许多资产,包括西方企业资产,都已转移给与政权关系密切的人士。分析人士指出,若西方公司将来想回归,恐怕很难轻易收回之前的资产。
“针对外国企业的‘法律战’愈发频繁,国有化现象增多,而新的俄罗斯经济精英阶层也已形成,”沙吉娜表示,“在克里姆林宫看来,你不可能从一个忠于政权的人那里收回资产,再把它还给先前的所有者。”
最近几天,俄罗斯副总理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莫斯科将继续对本土制造商提供优惠,同时要求想要回归的外国零售连锁品牌必须在俄罗斯军队占领的乌克兰地区开设门店。
即使特朗普真的解除了对俄制裁,美国公司在回归俄罗斯时也会面临合规难题,因为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很可能继续维持制裁。周一,欧盟刚刚批准了对俄的第16轮制裁方案。
“假设欧盟和英国的制裁仍然有效,那么对于银行和跨国企业而言,风险依然非常高,”前美国国务院制裁官员爱德华·菲什曼(Edward Fishman)表示,“若美国单方面解除制裁,欧洲势必会加大执法力度。”
此外,分析人士也指出,特朗普本人也会增加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
“如果今天任何公司重返俄罗斯,他们也无法确定特朗普明天是否会突然改变主意,再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克鲁格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若真想寻找即刻的回报,或许可以考虑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与美国、沙特阿拉伯同为世界前三大产油国。一些前石油业高管表示,石油公司会希望重新拥有对俄罗斯油气资源——比如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周边的油气项目的权益。
但即使是石油板块也面临诸多障碍。西方大型石油企业在2022年那场混乱的撤离过程中损失惨重,短期内可能不愿再向俄罗斯投入数十亿美元。举例来说,埃克森美孚(Exxon)指控克里姆林宫在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仅几个月,就没收了其在萨哈林一号(Sakhalin-1)大型油气项目中的权益。
如需与作者联系:
Georgi Kantchev(
georgi.kantchev@wsj.com)
Joe Wallace(
joe.wallace@wsj.com)
本文于2025年2月26日的纸质版中以“Russia’s Withering Economy Is a Tricky Place to Do Deals”标题发表。
频道推荐:经济学人中文版
2025-02-26T13:59:37+0000
-- Mobot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