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头条 全球贸易战以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速度爆发

Liste des GroupesRevenir à tp china 
Sujet : [WSJ] #头条 全球贸易战以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速度爆发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talk.politics.china  alt.chinese.text
Date : 25. Mar 2025, 16:16:13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BWH Usenet Archive (https://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Message-ID : <vruhbt$l83$1@nnrp.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User-Agent : Mobot :-)

全球贸易战以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速度爆发

随着贸易障碍的增加,风险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上升。

图片来源:Eric Thayer/Bloomberg News

作者:Jason Douglas 和 Tom Fairless

翻译:ChatGPT o1

10 - 13 分钟阅读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壁垒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这种保护主义浪潮让人想起了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孤立主义热潮,后者加剧了大萧条。

这不仅仅是特朗普总统实施的大规模新关税,这些关税引发了欧洲、中国和加拿大等地对数百种美国商品的报复性措施。

即便在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之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增加贸易壁垒,尤其是针对中国,试图抵制电动汽车、钢铁及其他制造品的洪流,这些产品给他们本土产业带来了压力。

现在,随着各国为应对美国不断上升的关税保护伞下重新分配的商品而做好准备,这些努力正以更快的速度蔓延。本月,欧盟表示计划加强措施,保护其钢铁和铝生产商免受特朗普对这两种金属征收25%关税后,转向美国进口的商品影响。

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表示,近期一系列的举措表明,世界可能正走向自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全球贸易壁垒大潮以来,最大、最广泛的保护主义浪潮。当时的关税壁垒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经济学家认为,世界不太可能重蹈大萧条时期的覆辙,也不太可能再度经历上世纪30年代全球贸易崩溃的情况。全球平均关税率仍然远低于30年代和40年代。

但他们也警告,随着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增加,可能会造成持续的经济和外交损害。风险之一包括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上升以及全球合作崩溃,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盟友关系裂痕。

世界贸易组织(WTO)起源于二战后发达国家为遏制30年代“以邻为壑”政策所达成的协议,但如今已基本失去了作为争端仲裁者和全球一体化支持者的相关性。

特朗普认为,自由贸易让其他国家夺走了美国的工作和产业,他准备将贸易斗争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冒着引发更大报复性打击的风险。他表示,计划对半导体、药品和汽车进口征收关税,并将在4月2日公布一项新计划,对主要的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涉及关税、税收及其他被视为对美国商业构成障碍的措施。

除了近期对美国实施的多个显著措施——包括加拿大对美国产电脑和运动装备的新关税——许多国家还加强了对中国的压力。

2月,韩国和越南对中国钢铁进口征收了严格的新罚款,原因是当地生产商投诉来自中国的低价竞争激增。类似地,墨西哥已开始对中国化学品和塑料薄膜进行反倾销调查,而印尼则准备对从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的尼龙包装材料征收新关税。

即便是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也试图遏制来自中国的汽车流入,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关系良好。俄罗斯近日提高了对进口汽车处置的税收,实际提高了其成本。在俄罗斯新售出的车辆中,超过一半为中国制造,而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这一比例不到10%。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我们确实似乎正处于一个更加广泛、甚至是全面贸易战的门槛上。”在这个充满敌意的新环境中,普拉萨德说:“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而战。”

根据瑞士非营利组织全球贸易警示(Global Trade Alert)的数据,截至3月1日,G20国家中共有4,650项进口限制措施,包括关税、反倾销税、配额和其他进口限制。这比2016年特朗普首次上任时增加了75%,是2008年底这些限制措施数量的近10倍。

数据显示,美国超过90%的5,200种商品类别受有害进口限制的影响,而在特朗普上任前,这一比例约为50%。根据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的数据,进入美国的商品平均关税率已经回升至8.4%,相当于1946年的水平,而2016年特朗普首次上任时这一比例仅为1.5%。

如果特朗普兑现他所有剩余的关税威胁,Fitch评级估计美国进口的关税平均税率可能会达到18%,创下90年来的新高。

斯穆特-霍利的回声

在1930年代,关税成为全球贸易崩溃的丧钟,当时美国和其他经济体陷入大萧条和大规模失业的困境。《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旨在保护美国的农场和工厂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推动美国进口关税上升到约20%。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对此作出回应。

二战后,1947年,美国和近二十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旨在降低国际贸易壁垒,重建破碎的世界经济。从1947年到1964年,主要经济体的平均关税从约22%下降至14%,到1999年进一步降至3%。1995年,WTO取代了GATT。

关税的下降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降低了消费者的价格。然而,贸易壁垒的下降也被认为是导致发达经济体产业空洞化的原因,因为工作岗位转移到了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中国。

这引发了反弹,导致在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任期内重新实施关税,其中许多措施在拜登总统任期内依然保留。同时,更多国家将目标指向中国,中国脆弱的国内经济使其无法吸纳所有本国工厂生产的商品,导致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廉价产品。

特朗普的最新举措包括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对中国征收20%的关税。中国则以对美国大豆和其他商品征收关税作出回应,而欧盟则宣布从4月1日起对美国产威士忌和摩托车征收50%的关税。

对于特朗普来说,全球贸易扩展的几十年是美国的灾难。他的目标是消除美国与中国、墨西哥、越南和欧盟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并恢复美国在从计算机芯片到集装箱船等各个领域的制造实力。

总统及其支持者表示,他的政策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对美国的投资,并开启一个新的经济繁荣时代。

经济代价

不过,日益加剧的贸易冲突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确定性,压缩了支出、投资和招聘。在美国,消费者信心下滑,股市下跌,企业投资意图调查也显示出疲软。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公司最近表示,由于美国对墨西哥和进口钢铁的关税,以及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该公司预计将损失10亿欧元,约合11亿美元。

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塞表示:“如果过度征收关税,会让所有市场参与者陷入负面螺旋。没有赢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裂解成不同的经济集团,资本和贸易越来越多地流向地缘政治盟友。

Fitch评级上周表示,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降至2.4%,低于2024年的2.9%,主要原因是美国及其以外地区贸易战升级的影响。

处处保护主义

其他力量可能会保持关税加征的势头。许多西方经济体急于保护关键行业,如电动汽车、绿色技术和半导体,免受中国竞争的冲击。

与此同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特朗普坚持让欧洲承担更多的保护责任,正在复兴军费开支——包括推动更多购买本国企业的产品——并推动更大的经济自给自足。

“1990年代的叙述是,全球一体化让欧洲和美国变得更好,世界挑战会共同应对。但这一叙述已经消失,”资本经济学的首席经济学家尼尔·希尔林说。他表示,世界各国政府现在正寻求独立行动的能力。

如果各国希望恢复十年前的贸易开放水平,将会很困难。全球贸易裁判——世贸组织(WTO)已被华盛顿边缘化,后者指责世贸组织过度干预国内政策,并自2019年以来拒绝批准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法官。世贸组织曾主导的大型多边贸易壁垒减少工作,可能已经成为过去。

世贸组织发言人伊斯梅尔·迪恩表示,成员国仍在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争端。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该组织的使命就是应对类似的紧张局势,防止冲突升级。

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美国贸易政策历史》一书的作者道格拉斯·欧文表示,降低已加征的贸易壁垒非常困难。“每一项贸易限制都是潜在的谈判筹码,所以没人愿意‘单方面裁军’。”

再加上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和重建产业及再武装等国内优先事项,当前保护主义热潮降温的可能性渺茫。

欧文说:“这就是我为什么担心,缓解局势的情景是非常棘手的。”

写信给Jason Douglas,邮箱:jason.douglas@wsj.com 和Tom Fairless,邮箱:tom.fairless@wsj.com

本文发表于2025年3月25日的《华尔街日报》印刷版,标题为《全球贸易壁垒以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速度上升》。





2025-03-25T15:02:29+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

Date Sujet#  Auteur
25 Mar 25 o [WSJ] #头条 全球贸易战以几十年来未曾见过的速度爆发1Mobot

Haut de la page

Les messages affichés proviennent d'usenet.

News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