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英使觐见乾隆记 第16篇|喇嘛的死讯与阴影:尼泊尔、拉萨、北京间的谍影重重

Liste des GroupesRevenir à tp china 
Sujet : [WSJ] #英使觐见乾隆记 第16篇|喇嘛的死讯与阴影:尼泊尔、拉萨、北京间的谍影重重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talk.politics.china  alt.chinese.text
Date : 20. May 2025, 02:16:51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BWH Usenet Archive (https://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Message-ID : <100gl63$21vn$1@nnrp.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User-Agent : Mobot :-)

第十六篇|喇嘛的死讯与阴影:尼泊尔、拉萨、北京间的谍影重重

连载说明|《1793年英使觐见乾隆记》中文故事化呈现

本系列为英国使节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93年访问清朝的纪实作品中文翻译,并以“故事化叙述”形式整理而成。原书以日记和观察记录的方式,详细记述了英使团从抵达中国沿海到觐见乾隆皇帝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18世纪末中英两国文明的第一次正式交汇。

在马戛尔尼使团驶向京城的途中,一场远在边疆的风暴正悄然酝酿。这场风暴不在他们眼前的白河两岸,而在西南的高原——西藏。

彼时,乾隆皇帝虽笃信藏传佛教,尊崇喇嘛教义,亦被视为“佛法护持者”,但却甚少直接干预拉萨事务。然而不久前,他以探讨宗教为由,将举足轻重的“哲蚌寺活佛”请至北京——这位活佛,正是当时备受尊敬的哲蚌喇嘛(Teshoo Lama)。

谁知他刚抵京不久,竟染上天花,不治而亡。

皇帝闻讯深表哀痛,宫廷也举行了隆重的祭礼。但在千里之外的拉萨,却激起了巨大的怀疑。藏人传言:这位喇嘛曾与英属孟加拉当局有书信往来,引起皇帝疑忌,此番“奉召入京”,实则是一步暗棋。他的弟弟森布尔喇嘛闻风而逃,带着大批财富逃至尼泊尔。为博得庇护,他向尼泊尔国王透露:拉萨一带拥有金银矿脉,还有那座传说中大昭寺(Poo-ta-la)中的巨大宝藏。

利令智昏,尼泊尔国王率军出征西藏。二十日兵程后,与藏军激战多次,竟连战连捷,迫使拉萨方面签下条约,每年上贡三十万卢比,还在银币上恢复了印有尼泊尔国王肖像的旧制。

这场短暂的胜利,并未让拉萨屈服。藏人秘密向清廷呼救,盼望天朝派兵驰援。而此刻,乾隆并未袖手旁观——他决定亲自惩戒这场“侵犯佛门之地”的僭越。

于是在1791年,清廷大军七万人越岭入藏,矛头直指尼泊尔。

这一举动非同小可。要知道,从西藏边境进入尼泊尔,路程长达五百余英里,翻山越岭,险象环生。正如英国测绘学者伦诺尔所说:“西藏境内的高山,在一百五十英里外的孟加拉平原亦可遥望,终年积雪,地势堪比旧大陆最险峻之峰。”这里不仅是印度河、长江、黑龙江等水系的发源地,也被称为“亚洲屋脊”。虽然纬度尚在温带,但气候之严酷远超同纬度的欧洲。

然而,尼泊尔方面并未轻易退让。胜利的余威尚在,他们甚至寄望于英国的援助。尼泊尔国王长期以来便向东印度公司示好,几年前还刚签署了一份通商条约。此时他对部下宣称,英国已承诺援兵。事实上,在同一时期,确有英国兵丁被派往邻近的不丹和阿萨姆处理边界事务,这进一步助长了尼泊尔方面的信心。

但这一切的核心,是那位活佛的死,是否真的只是偶然?

传闻、猜忌、政治、宗教、金银矿脉……在西藏与尼泊尔之间纠结成一张密网。而清军远征的号角,才刚刚响起。

未完待续|下一篇,乾隆的大军越岭出击,而英国则被卷入“该不该出手”的外交两难。英国会为佛教信徒出兵吗?又或是利用这场战争探听西藏?







2025-05-20T01:15:43+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

Date Sujet#  Auteur
20 May 25 o [WSJ] #英使觐见乾隆记 第16篇|喇嘛的死讯与阴影:尼泊尔、拉萨、北京间的谍影重重1Mobot

Haut de la page

Les messages affichés proviennent d'usenet.

News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