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他们收入居美国前10%,但并不觉得富有

Liste des GroupesRevenir à tp china 
Sujet : [WSJ] 他们收入居美国前10%,但并不觉得富有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talk.politics.china  alt.chinese.text
Date : 10. Jul 2025, 10:16:43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BWH Usenet Archive (https://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Message-ID : <104o0dr$2jmu$1@nnrp.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User-Agent : Mobot :-)

他们收入居美国前10%,但并不觉得富有

Rachel Louise Ensign | 摄影:Jessica Ruiz for WSJ

3 - 4 minutes

莎芙妮·迈尔斯和吉米·迈尔斯自2019年搬到加州蒂梅丘拉以来一直租房住。

劳伦·菲克特(Lauren Fichter)和她的丈夫一年能挣35万美元左右。夫妻俩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拥有住房,还拥有一处通过Airbnb出租的度假房产。他们的三个孩子参加俱乐部体育活动,一家人经常在比赛后点外卖。

但她的儿子多尔顿(Dalton)明年上大学时,将不得不申请学生贷款,而且要寻找奖学金。夫妻俩没能攒够钱来支付孩子们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对于他们这种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供一个孩子上大学,每年要花费7.5万美元左右。

“我年轻时甚至都没想过能赚这么多钱,”现年47岁的菲克特说。但如今,“我觉得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中产家庭而已。”

菲克特一家是妥妥的顶尖收入阶层。但他们为什么并不觉得自己富有?

年收入达到25万美元或以上的美国家庭通常被认为属于收入前10%的群体。收入处于这一区间的许多人意识到,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牛——以许多指标来衡量,美国的高收入阶层确实也过得不错。但这些光鲜的数字可能会掩盖许多高收入家庭所面临的财务脆弱性。

住房、大学教育、保险和借贷的成本连年飙升,即使是收入不菲的人也感到压力山大。他们的房屋净值可能大幅攀升,但在公司纷纷裁减白领员工,雇主极少提供有保障的退休金之际,这种增值无法带来太大的安全感。

这并不是说,一年赚25万美元的家庭觉得自己穷——许多人的收入远超父母一代,甚至远高于他们自己的预想。而只是说,他们不觉得穷,但也不觉得富裕。

2023年,做了15年全职妈妈的菲克特重返职场从事销售工作,好让家里能够攒下更多的钱供孩子读大学。到目前为止,他们额外存下的钱并没有达到期望水平。

尽管她所在地区的住房比较便宜,但其他开支仍然是沉重的负担。孩子们的体育活动费用为一年9,000美元。水电费一个月500美元,过去五年间上涨了约200美元。她丈夫尝试自己动手修房修车,但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他们推迟了粉刷房子的计划,因为报价高达1万美元。

“高收入群体还是比低收入群体更容易实现美国梦的许多标志性目标,”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开展的备受关注的消费者调查的负责人乔安妮·许(Joanne Hsu)表示。“但房子很贵,教育也很贵。”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收入前三分之一的群体(家庭年收入达到13万美元或以上)中仅有26%的人说他们比一年前过得更好,这一比例接近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群体对关税和生活费用的上涨感到担忧。他们还越来越担心失去工作。

“即使是那些过得相当不错的人,可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满意,”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高级研究员马特·基林斯沃思(Matt Killingsworth)说。

基林斯沃思运营一款应用程序,持续向数万人询问他们的幸福程度。他说,家庭年收入在20万至30万美元的人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不太满意”或“根本不满意”。

从表面上看,这些美国人过得很好。根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泽维尔·贾拉维尔(Xavier Jaravel)的分析,在1983年至2019年之间,收入前5%的群体经通胀调整后的收入增长了100%以上。

贾拉维尔发现,富裕群体可能会跟普通美国人一样对物价上涨感到震惊,但通胀对他们的冲击其实没那么严重,因为他们购买的商品组合跟普通人不一样。富人将较大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汽车和机票(这些商品的长期通胀率相对较低),而用于电费和住房的支出比例则较小。

这一群体还是资产价值自疫情以来大幅上涨的主要受益者,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长来自退休账户和房屋价值,而这些资产不一定能轻易变现。根据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数据,自2019年年底以来,收入前20%群体的净资产增长了逾35万亿美元,增幅达46%。

面对近期的通胀压力,尽管工薪阶层和中产消费者纷纷缩减开支,但高收入美国人仍然继续消费。如果高收入群体也开始收紧支出,可能会使经济面临问题。

与真正的有钱人比邻而居,也有可能扭曲一个只能勉强算得上富有的家庭对于个人财富的感知。在美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地区,薪水刚能挤进前10%的家庭往往买不起房子。有能力轻松购买这类房产的是那些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发家或继承财富的人。

就连那些无须在小额花销上算计的人有时也会发现自己无力承担大额支出。

尽管不断上涨的日用品花销让人不忍直视,但莎芙妮·迈尔斯(Shafonne Myers)和吉米·迈尔斯(Jimmy Myers)还是选择购买有机水果和蔬菜。他们开着不错的车。但这对年收入约为35万美元的夫妇自2019年搬到加州蒂梅丘拉以来一直租房住。

根据房地产经纪公司Redfin的数据,这座风景如画的南加州城市在过去五年中房价上涨了57%,高于45%的全国涨幅。

迈尔斯一家过去拥有过房产,也会随便看看当地的房产。但现年45岁、拥有一家婚礼媒体公司的莎芙妮说,他们可能会继续租房住。这对有三个孩子的夫妇如果要购买与他们目前租住的六居室房屋差不多大的房产,需要支付20万美元左右的首付款。随着抵押贷款利率逼近7%,他们的月供可能远高于目前每月3,600美元的租金。

“我认为我们属于上层中产阶级,” 43岁的物流行业从业者吉米说。“在加州要算得上富裕,年收入至少要达到100万到200万美元。”

他们在自己选择的学区租了房子,在这个坐落在袋状路尽头(cul-de-sac)的小区,只有少数邻居是拥有住房且有年幼孩子的家庭。许多房主是年长者,与成年子女同住。其他人则跟迈尔斯一家一样是租客。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2022年,收入前10%的家庭中有90%拥有自己的主要居所,而这一比例在2001年超过94%。许多收入不错的人多年前以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买了房,他们现在觉得自己负担不起住房升级的费用。

飙升的大学学费也给高收入家庭带来压力。这些家庭常常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收入很高,无法获得基于需求的助学金——但又没高到能轻松负担大学费用的程度。根据美联储的数据,2022年收入前10%的家庭中,有逾17%背负学生债务,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不到11%。

生活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在上层中产阶级社区,幼儿会上每节40美元的音乐课,青少年则参加昂贵的体育活动。

立场偏右的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斯科特·温希普(Scott Winship)说,尽管富裕群体支出增加有一部分原因是物价上涨,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会购买品质更高的住房,选择更高档的托儿服务。

马特·道格蒂(Matt Dougherty) 20多岁时,大多数时候都住在昂贵的华盛顿特区。婚后,他和妻子搬回家乡特拉华州威尔明顿,想找一个能负担得起的地方。2021年2月,他们掏空积蓄,买下一栋1,700平方英尺的房子,当时的抵押贷款利率为3%。

“我觉得自己赶上了最后一班船,”现年32岁、从事政府事务工作的道格蒂说,“如果放在今天,我是买不起房子的,主要是因为利率,还有房价的上涨”。

但威尔明顿的生活成本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便宜。这对夫妇的年收入约为20.8万美元,每月到手的收入约为11,800美元。房贷、食品杂货、家中婴儿和3岁孩子的托儿费以及其他固定开支加在一起,每月的总支出约9,000美元。当一家人因女儿的出生而面临数千美元的医疗费时,他们出售了经纪账户中的部分比特币和股票,以支付这些费用。

道格蒂说,他父母那一代人会认为,家庭收入如果达到像他们这样的水平便属于富人。但他有不同看法。“我必须达到那个收入水平,才能让我的孩子达到我小时候的生活水平,让他们拥有那种郊区中产和上中产的童年生活,”他说。



[0] 经济学人中文版: https://t.me/econo202


https://cn.wsj.com/articles/high-earners-financial-fragility-69a301f4

2025-07-10T08:59:51+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

Date Sujet#  Auteur
10 Jul 25 o [WSJ] 他们收入居美国前10%,但并不觉得富有1Mobot

Haut de la page

Les messages affichés proviennent d'usenet.

News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