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jet : [WSJ] 中国社交媒体热门词条显示就业市场挫败感加剧
De : mobot (at) *nospam* fakemail.com (Mobot)
Groupes : talk.politics.china alt.chinese.textDate : 25. Jul 2025, 06:37:50
Autres entêtes
Organisation : BWH Usenet Archive (https://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Message-ID : <105v57d$1rkk$1@nnrp.usenet.blueworldhosting.com>
User-Agent : Mobot :-)
中国社交媒体热门词条显示就业市场挫败感加剧
Singapore Editors
1 - 2 minutes
私营部门无法吸纳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 图片来源: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在官方数据不可靠时,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语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一个热门话题显示出求职者日益加剧的挫败感,表明促就业政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过去数月来,“经济上行时期的美”成为中国网站上的热门词条,这是对本世纪00年代至10年代的一种怀旧的提法,当时应届毕业生手握多个工作邀约是常态。
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私营部门无法吸纳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许多人不得不接受那些无法实现高薪和工作安全感梦想的职位。
许多人争相加入执政的共产党,以求在其庞大的官僚体系中谋得一份工作。
今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实现中国官方设定的5%经济增长目标看来颇为勉强,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疲软,通缩压力根深蒂固,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也看不到尽头。
巴克莱(Barclays)的经济学家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持续恶化的迹象。”他们指出,近期采购经理人调查中的就业分项指数显示,围绕美国关税的焦虑情绪正在拖慢招聘步伐。
由于中国官方就业数据不可靠,经济学家们会关注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其他指标。在2023年6月青年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后,中国统计局曾暂停发布该数据数月,并在修改了计算方法后才重新开始发布。
高盛(Goldman Sachs)的薪资追踪指标显示,自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结束“清零”政策以来,薪资增长一直呈下降趋势。高盛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尽管最近一个季度经济实现增长,但薪资增长乏力可能会在今年余下时间里拖累消费。
尽管中国政府为企业推出了税收优惠,并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职业培训,但其加大力度提振就业的举措似乎尚未奏效。
巴克莱的私营部门指标,加上各行业和地区的零星反馈,都表明劳动力市场几无改善。这些经济学家说,实际情况却是,有关减薪和裁员的报道更多了。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Ernan Cui表示,总部位于北京的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两年的招聘情况远弱于平均水平。
有指标显示,人们即便找到了工作,但挣得也越来越少。
她说,去年中国多个行业的工资大幅下降,其降幅超过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水平,创下有记录以来最差表现。Cui说,在私营领域,科技行业是重灾区,但公共部门的雇主也进行了减薪,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Cui说,这种情况导致了消费者信心低迷。“许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前景岌岌可危,因此不愿花钱。”
经济学家们表示,决策者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私营部门增长,以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的供应。
在情况好转之前,“经济上行时期的美”这个说法可能会继续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
正如生活方式应用“小红书”(RedNote)上的一位博主所言,人们怀念的是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房价始终上涨的信仰和奋斗出奇迹的创业精神,这些在上行期从未被质疑。
[0] 许多人争相加入执政的共产党:
https://cn.wsj.com/articles/WP-WSJS-0002762327[1] 并在修改了计算方法后才重新开始发布:
https://cn.wsj.com/articles/CN-CEC-20240122101043[2] 经济学人中文版:
https://t.me/econo202https://cn.wsj.com/articles/chinese-social-media-hashtag-signals-growing-frustration-with-job-market-160b394b?mod=cn_hp_lead_pos12025-07-25T05:36:57+0000
-- Mobot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cn.fan group.